管理学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体育教育
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硕士论文
教育硕士 会计硕士 MBA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生物医学论文 安全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论文
教育学博士 文学博士 历史性博士 工学博士 管理学博士
医学论文
护理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中医学 药事管理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网络技术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图像处理技术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舞蹈论文 电影论文 表演论文 编导论文 服装设计论文 包装设计论文
语言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普通话论文

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

发表时间:2021-12-12  热度:
中文摘要:幼儿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英国的幼儿教育特色鲜明,其幼儿教育思想由萌芽到繁荣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期,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思想家及改革实践者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希望通过了解这些教育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演进历程,寻找幼儿教育思想发展演进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积累经验。
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论述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重点论述不同时期典型的教育家的思想理论以及实践活动。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英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演进。文章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初衷及方法依据;第一章对英国近代之前的幼儿教育产生基础以及思想奠基做了简要分析;第二章为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初创阶段,介绍了近代初期人文主义下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三章是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期,主要论述洛克的家庭绅士教育思想以及欧文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教育思想,欧文创办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本文也希望借助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把握思想的发展,这也是英国幼儿教育思想开辟新时代时期;第四章主要讨论了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思想以及罗素的自由主义幼儿教育思想,并且介绍了同时期影响英国幼儿教育演进的国外先进幼儿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第五章主要论述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与启示,试图在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中找到现实意义。关键词:英国,幼儿教育,教育思想
目录
中文摘要I
引言1
一、问题提出.1
(一)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1
(二)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
(三)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入.3
(四)研究创新点.3
二、文献综述.4
(一)国内研究综述.4
(二)国外研究综述.7
三、概念界定.10
(一)教育思想.10
(二)幼儿教育.10
(三)英国近代.11
四、研究方法.11
(一)文献研究法.11
(二)因素分析法.12
(三)比较分析法.12
五、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
(一)研究目的.12
(二)研究意义.13
第一章黑夜与曙光:英国近代之前幼儿教育思想的萌芽.14
一、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基础.14
(一)政治及宗教环境.14
(二)经济社会变迁与阶层流动.15
(三)教育文化基础.15
(四)人口与等级观念.16
二、中世纪之前的英国幼儿教育思想.16
(一)世俗的幼儿早期家庭教育.17
(二)早期基督教的幼儿教育思想.17
三、中世纪时期英国基督教“禁欲”的幼儿教育思想.18
(一)“性恶论”儿童观.18
(二)“预成论”幼儿教育思想.18
(三)宗教性的教育内容.19
第二章引领与突破:英国近代初期幼儿教育思想的初创.20
一、莫尔乌托邦的幼儿教育思想.20
(一)美好的乌托邦.20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21
(三)评价.21
二、艾利奥特的绅士家庭幼儿教育思想.21
(一)幼儿教育等级之分.22(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22
(三)评价.22
第三章继承与创新: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23
一、洛克对绅士家庭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23
(一)重视幼儿教育.23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24
(三)评价.24
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思想.25
(一)第一所“幼儿学校”的创办.25
(二)幼儿教育思想基础.26
(三)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26
(四)评价.27
三、怀尔德斯平的幼儿教育思想.27
(一)教育对象.27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28
(三)评价.28
第四章补充与融合: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繁荣.30
一、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教育思想.30
(一)“保育学校”教育实践.31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31
(三)评价.32
二、罗素的自由主义幼儿教育思想.32
(一)教育实践.32
(二)教育内容与方法.33
(三)评价.34
三、20世纪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引进与吸收34
(一)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35
(二)意大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36
(三)美国杜威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37
第五章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与启示.40
一、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40
(一)缓慢、渐进式发展.40
(二)适应性.41
(三)多样性.42
(四)等级性.43
二、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43
(一)教育实践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泉.43
(二)正确的儿童观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44
(三)交流与融合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机制.45
(四)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46
结语48
参考文献.49
致谢53引言
一、问题提出幼儿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空间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最大的短板。社会各界,尤其是幼儿的父母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热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优质幼儿园分配不均,幼儿保教质量不成熟,安全隐患问题存在漏洞等等,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英国与我国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其它欧美先进国家不同,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如今英国幼儿教育已步入先进行列。所以选取有相似之处的英国为研究对象,在其近代幼儿教育缓慢的演进历程中,总结出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与启示,为我国幼儿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一)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英国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并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但是一般认为,英国教育的发展与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一致的,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其统一学制的确立和发展是二战以后的事。而尤其是近代英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干预迟缓且效率不高。面临这样不利的情况,有识之士关注幼儿教育,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幼儿教育思想,使近代英国的幼儿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教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伴随着社会政治、人口、经济等的变动,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一直都在为英国的幼儿教育发展积累着经验。近代初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幼儿教育思想萌芽的新鲜土壤,英国社会的阶级性与等级性使教育也呈现出贫富等级差别。17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英国乃至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胚胎。圈地运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贫民管理成为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幼儿教育的传统。这一时期英国的贫民救济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产业革命的发展,女工和童工的增加,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婴幼儿童的保护和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七八岁就开始做工。基于上述情况下,19世纪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后来经怀尔
德斯平的推广形成了一场运动,自此,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开始不断更新与完善。产业革命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在家中接受幼儿教育。1840年,福禄贝尔创办幼儿园,后其幼儿教育思想传入英国,为英国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幼儿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英国的幼儿教育出现“双轨”倾向。19世纪末20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遥相呼应,其先进的理念促进了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近代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受到意大利蒙台梭利以及美国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论”的影响,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为英国政府干预幼儿教育提供了场所及思想准备。英国近代以来,幼儿教育思想不断蜕变演进,对英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前瞻性的贡献。
(二)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幼儿教育在一个人整个的一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童年的经历对成年后的道路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洛克曾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得到教育所决定的„„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①早在1900年,瑞士教育家爱伦·凯出版了其著作——《儿童之世纪》,就宣称“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②。但是对我国来说,20世纪是风云变幻、开创新时代的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幼儿基本上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而不同地区,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城乡之间差别较大,幼儿教育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年来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明确发文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给予幼儿教育大力支持。在幼儿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幼儿园课程设置有小学化倾向,幼儿保育与教育问题之间如何权衡,幼儿园师资以及有关幼儿教育思想的问题都需要继续探索,以形成适合我国的幼儿教育理念。此时,深入了解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思想进程、总结其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影响、分析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无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也急需从国外先进国家的幼儿教育中汲取营养。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现代英国的幼儿教育已成为众多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而英国的幼儿教育在步入正轨之前所做的探索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致力于研究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以近代各时期幼儿教育思想为重点,以历史的先后顺序为前进标准。从分析近代英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原因入手,通过对重要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作深入分析论述,把握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并总结重要启示,从而为我国当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入
近代英国历史复杂,宗教一直阻碍国家干预教育,由于产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工劳作,社会劳动力贬值,大多数人都难以维持生计,童工盛行,幼儿教育一直都是宗教或者慈善团体勉力为之,效果并不好。尽管如此,英国的幼儿教育还是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并一直影响至今。了解欧洲甚至是美国的幼儿教育发展,都需要关注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英国的幼儿教育从中世纪至今几百年的时间跨度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而各种幼儿教育思想并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想要研究清楚其中某一阶段的幼儿教育思想演变并不容易。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及文化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果国家不稳定或者是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很少有人特意关注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因为年龄段小,很长时间是淹没在初等教育中的,并没有我们今天所重视的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做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是有必要的。
我国学者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研究并不足够深入,大多数著作只是关注初等教育以上的教育发展,或者是针对某个人的具体幼儿教育实践研究,也有对幼儿学校运动的研究,但是对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研究并不充足,难免使各个重大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事件显得孤立和不易理解。虽然一些专著在宏观角度上对整个英国的教育发展进行论述,但落脚在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上的深入分析就少了,基本上没有关于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变的研究。本文致力于研究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连贯的演进历程,希望对可以丰富对英国幼儿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创新点
现代研究中,关于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研究并不丰厚,大多数书籍都是整体论述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只是陈述一些简单的事实,摆放一些史料,在对幼儿教育思想进行论述时,多是偏离轨道,尽论实践,或许是希望读者自己来发掘反思其教育思想精髓吧!本研究的研究视角、研究主题都算不上新颖,但是儿童永远是教育的经典主题,幼儿是教育的肇始,教育史的源头。创新之处在于不再专门立足于某个别教育家或者个别教育活动上,研究其影响与意义,而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较长的时间段内,研究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历程,希望寻找前
一种思想与后来思想之间的关联,探寻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连贯性。在我国现今的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的背景下,本研究选取同样历史悠久且幼儿教育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但是却迎头赶上,进入先进行列的英国为研究对象,对其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进、蜕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挖掘出可借鉴的经验启示,符合时代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综述1.对英国教育史的研究
从文献来看,近代英国教育仍然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学者至今已编写了多个版本的外国教育史,其中都必定会论述英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比如,1984年罗炳之主编的《外国教育史》,1985年王天一主编的《外国教育史》,1989年腾大春的《外国教育通史》①,1999年吴式颖等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②等都把英国的教育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英国各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尤其是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介绍,而对幼儿教育的介绍则都包含在初等教育中,作为初等教育的形式及内容,没有专门提到学前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界已出版了许多有关英国教育的专著,在专门论述英国教育的著作中,大多都是从英国教育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如1993年出版徐辉、郑继伟编著的《英国教育史》,对整个英国的教育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基督教的传入,学校的起源一直到20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的介绍,英国社会几经变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特征,主要介绍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宗教与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及影响,幼儿教育则包含在各阶段学校或慈善教育的介绍之中,并没有单独详加说明③。2000年王承绪主编的《英国教育》中对英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初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典型的改革发展都做了论述,主要是对制度政策上的介绍说明④。2.对英国幼儿教育史的研究学前教育的相关著作中,1996年出版的周采、杨汉麟的《外国学前教育史》中对英国近代及现代的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做了较完整的阐述,对典型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形成做了简要分析①。1999年李丽娟的《英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一书中,对英国孩子各阶段教育都有完整的介绍,并在其中一章中单独介绍了英国的学前教育,对英国学前教育主要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可读性较强②。2000年霍力岩等著的《美、英、日、印四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和《学前比较教育学》,尤其是前者对英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办学体制、管理投资体制以及师资建设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对英国早期教育与保育发展历程及当今的现状也做了简要说明,其中涉及到近代英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概括,并没有详细阐述③。2012年施义慧的《童年的转型》虽然不是专门的学前教育著作,但是国内研究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较权威的专著,与英国19世纪幼儿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其中对英国19世纪下层儿童的家庭生活、劳动生活、受教育情况以及变动的社会对儿童生活的影响都做了客观的分析④3.针对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
作为本文的主体材料,从人物思想入手的文献主要有,傅任敢译的《教育漫话》中为我们展现了洛克的绅士家庭教育思想。⑤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翻译的《欧文选集》⑥第一、二卷以及马槐清、吴忆萱和黄维新翻译的《欧文选集》⑦第三卷分门别类的介绍了欧文的一生,从中可以找到欧文幼儿教育思想及幼儿学校的较全面的资料。由孙祖复所译德国福禄贝尔所著《人的教育》⑧也是了解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资料。由单中惠译,意大利蒙台梭利著《童年的
秘密:蒙台梭利教育完全译本》向我们介绍了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幼儿教
育思想。在之前所叙述的关于教育史及幼儿教育的著作中,本文所要论述的几个人物都不同程度的出现在著者笔下。
部分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为本篇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相关材料与启示。例如,闫玉英的《欧文学前教育思想初探》⑨、李志锋的《罗伯特·欧文:一位伟
大的教育家》①、王维的《欧文的教学思想及其历史功绩》②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介绍了欧文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的背景、学校教育状况以及欧文对幼儿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B·斯波戴克,曾秋平所写《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中介绍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保育学校的概况。③施义慧的《近代以来西方童年观的历史变迁》④考察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看待儿童的观念的变迁历史,在她的《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⑤中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儿童史的总体研究状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的研究及争论有了相对客观的评价,作者认为“19世纪对于英国下层儿童来说是一个重要时段,因为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几代儿童的童年生活经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关硕士论文有华中师大江铃的《英国近代幼儿学校运动研究》、石卉的《欧文幼儿学校及其影响》、郭良伦的《近代早期英国贫民教育》、马芃原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贫困儿童的救助问题研究》、庞媛媛的《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与特征》、李清萍的《麦克米伦姐妹与英国保育学校》、杜冰川的硕士论文《14--17世纪西方绅士教育思想研究》、陈宁的《英国学前教育保教一体化改革研究》、赵勇的《英国主日学校办学模式研究1780--1803》、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毛欣欣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取向的变迁》、于湛瑶的《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等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来源,也为笔者的思路给予了众多的启迪。4.英国近代社会背景分析研究
对英国整体历史的把握也有助于研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一些历史因素,例如2003年出版王振华的《列国志英国》中,对整个英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研究都有助于笔者对英国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完整地掌握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变原因及影响⑥。2004年钱乘旦,徐洁明所著的《英国通史》较完整地介绍了英国历史的主体线索,比较客观的体现了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可以帮助读者对整个英国发展的时代背景有连贯的把握⑦。2006年出版崔树义所著《当代英国阶级状况》,英国历史上阶级分明,不同的阶层之间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本书介绍了英国阶级的变迁,对英国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中间阶级、工人阶级的历史演变都有详细的介绍①,为笔者了解英国教育的分化提供了必要的材料。英国历史上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008年出版傅新球所著《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展示了16到19世纪的英国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家庭结构与规模、家庭关系、家庭情感的变迁,尤其是专门论述了“父母与子女”一章,其中可以洞察对家庭的幼儿教育的作用②。阎照详所著《英国近代贵族体制研究》③和姜德福所著《社会变迁中的贵族》④中则论述了英国贵族的变迁或者体制上的特点,后者也阐述了贵族的文化教育生活,这些不仅使笔者对英国整个幼儿教育有全面的把握,更为笔者了解英国整体的教育环境有深刻的认识。综上所著,对英国幼儿教育的研究仍是重点,但关于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变的具体研究并不多,对英国幼儿教育如何演变的研究并没有太多具体详细的论述。即使是有关于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内容,相关的论文及学术成果都是分散的。对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某一具体人物为中心,论述个人的幼儿教育思想。不过在期刊中有较短的论文写到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所著篇幅短小,并不能详细论述,所以研究借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单独论及英国幼儿教育的书籍是非常匮乏的。
(二)国外研究综述英文文献中有大量论述英国近代教育史及近代教育相关因素分析的专著及论文,内容全面且广泛,但是从中筛选出近代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需要对文献进行具体的阅读分析。就目前所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大致如下:英国奥尔德里奇著、诸慧芳等译的《简明英国教育史》介绍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教育史,对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都做了简要的分析,其中对幼儿教育的介绍都包含在各个章节,都能寻到幼儿教育的踪迹⑤。H.C.登特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教育》(EducationinEnglandandWales)介绍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对英国教育发展简史、教育制度概貌、管理和领导、初等、中等、残缺儿童教育等内容做了论述⑥。英国的史蒂芬(W.B.Stephens)的《英国教育,1750--1914》(EducationinBritain,1750-1914)①、海伦·M·朱厄尔(HelenM.Jewell)的《近代早期英国的教育》(EducationinEarlyModernEngland)②、H.C.Barnard所著的《自1760年的英国教育历史》(AHistoryofEnglishEducation_From1760)③等中都是关于英国各时期的教育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分析说明。PhillipMcann和FrancisA.Young编写的关于幼儿学校的推广者--塞穆尔·怀尔德斯平及其幼儿学校相关内容的《SamuelWilderspinandtheInfantSchoolMovement》一文。全文16章,其中涉及了早期教育对怀尔德斯平的影响、他创办的幼儿学校及其对幼儿学校的介绍等,同时也介绍了他的理论与实践。④ElizabethBradburn写的论文《MargaretMcMillan(1860-1931)》中介绍了麦克米伦保育学校的特点。⑤斯图尔特(MarySturt)所著《七岁以下的儿童教育》(TheEducationofChildrenunderSeven)对英国7岁以下幼儿的教育做了详细阐述⑥,《人民的教育:19世纪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一段初等教育史》(TheEducationofthePeople:AHistoryofPrimaryEducationinEnglandandWalesintheNineteenthCentury)⑦中都对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做了介绍,而英国的初等教育发展前期,必然涉及到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LarryProchner在《“哭泣与独自哭泣”:幼儿教育设施上的逾越》(„Cryandyoucryalone‟:Timeoutinearlychildhoodsettings)中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论述与批判⑧。HarryHendrick在《1880-1990年孩子,童年和英国社会》(Children,ChildhoodandEnglishSociety,1880-1990)一文中也是专门介绍英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幼儿教育与英国社会⑨。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也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情况,近代英国下层子女绝大部分都为了谋生而过早的工作,童工盛行,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对童工进行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教育思想和实践。近代英国童工的生活和教育也反映了当时的幼儿教育思想,卡特里娜·荷里曼(KatrinaHoneyman)的《1780-1820年的英国童工》(ChildWorkersinEngland1780-1820),文中作者主要分析了英国教区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作者认为在1780年到1820年英国工业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厂制过渡。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导致童工的大量出现。一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之后开始制定法令来保护贫苦儿童的利益①。在皮特·卡比(PeterKirby)《1750-1870英国的童工》(ChildLabourinBritain,1750-1870),作者分析了童工产生的历史源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童工开始大规模出现,受到的剥削愈加严重。在此情况之下,英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措施来控制童工的规模,提高儿童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②。霍普金斯(Hopkins)的《童年的转型: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孩子》(ChildhoodTransformation:Working-ClassChildreninNineteenth-CenturyEngland),作者介绍了19世纪初到1867年间童工在工厂的工作状况及部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业革命之初,童工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环境都很恶劣,这种状况逐渐改善是在19世纪之后。19世纪之后,英国政府开始比较关注贫困儿童的生存状况,制定了一些工厂法令和教育法规。③M·G·琼斯(M.G.Jones)的《慈善学校运动》(TheCharitySchoolMovement),这本书可谓研究英国18世纪慈善学校的佳作,作者在书中简单介绍了慈善学校的分布和数量、慈善学校的纪律、政策及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18世纪英国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④H·W·斯科夫(H.W.Schupf)的论文《被忽视的教育一19世纪英国的贫民免费学校》(EducationfortheNeglected:RaggedSchoolsinNineteenth-Century),给我们介绍了英国贫民儿童免费学校发展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19世纪英国贫民幼儿教育的一些情况。贫民儿童免费学校作为19世纪英国的一个特殊教育机构,它主要是为罪犯和流浪者提供特殊的教育,它为这些穷苦的下层社会的孩子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机会,为维护英国社会秩序和提高贫困儿童的知识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⑤
总之,英文文献种类内容比较全面,阿丽莎·列文(AlysaLevene)的《穷人的童年:十八世纪伦敦的福利》(TheChildhoodofthePoor:WelfareinEighteenth-CenturyLondon)⑥、罗斯玛丽·奥戴(RosemaryO‟Day)的《1500一1800年的教育与社会:近代早期英国教育的社会基础》(EducationandSociety1500-1800:TheSocialFoundationofEducationinEarlyModernBritain)⑦,布莱
恩·西蒙的《英国1780--1870年教育研究》(StudiesintheHistoryofEducation,1780-1870)也包括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涉及①。
三、概念界定(一)教育思想关于教育思想,在《教育大辞典》中,对其做的界定为:“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等,反映在各种著作、言论、决策和人的活动中。”②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较为零星的、不太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对教育总体或某方面的初步看法、想法、主张、要求与建议等;另一种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探索、反复检验、整理改进而提出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教育思想,都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所制约,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则有阶级性)、继承性。本文所论及的近代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是当时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观点、理论,即上述第二个层次的较为系统、严密的教育思想。
(二)幼儿教育关于幼儿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提到“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阶段。对象为3岁-6岁的儿童„„近代幼儿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③在论述幼儿教育时,有一个概念需要做简要区分,就是“学前教育”。一般认为,学前教育是对“胚胎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7岁)”。④而在《教育大辞典》中认为“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至入小学的教育,狭义指儿童从3岁至6、7岁所受的教育。”⑤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这两个概念,考虑到本研究是“幼儿教育”,所以不包括3岁之前的婴儿期。本文所指幼儿教育考虑到当时幼儿所受教育年龄划分并不明确,所以无法局限于3-6岁儿童,不能明确地划分年龄段,主要是儿童最初接受的教育,即所谓的初等教育(小学教育)之前的教育。(三)英国近代“近代”这一词条被解释为(近代)即资本主义时代(多指欧洲)。在《史学理论大辞典》中,与“近代”相关的词条有“近代史学”,其中指出近代史学即近代社会的史学。在西方,主要是指从14世纪到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史学。①欧美的近代教育通常“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止于1917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②
本文所讲的英国近代主要是指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期这一段的历史。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因为人文主义下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萌芽期,人文主义也是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一条隐形的中轴线。19世纪初欧文开天辟地地创办“幼儿学校”,这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幼儿教育机构,此后逐渐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幼儿教育机构,这是英国的幼儿教育真正开始发展的时期。止于20世纪中期主要的原因是,20世纪中期以后,即二战后英国的幼儿教育得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重视,幼儿教育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国家开始制定各种相关法案关注幼儿教育。因此,笔者选取这一节点,意图呈现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由萌芽到20世纪中期逐渐完善的的历史演进历程,期间著名的教育学者提出的典型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为英国二战后幼儿教育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奠定了思想基础及实践准备。
四、研究方法研究英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具有其时代特点和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对其幼儿教育思想予以深刻的分析。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相应产生的实践活动的分析都需要在这一指导方法下进行,才能较为客观地、准确地把握其幼儿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采用的重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搜集、鉴别、整理文献,通过对所搜集文献的分析对比,深入
了解,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科学认识事实的方法。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研究首先需要搜集英国近代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事实有清晰的认识,再进一步对其做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通过搜集大量有关该题的文献资料,阅读大量的专著,相关期刊、论文、报告和相关网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力求全面、客观的掌握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演进特点。
(二)因素分析法
历史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教育史,离不开因素分析法。历史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同样,教育史的产生发展也伴随着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深入了解一个历史事件,除了熟悉事件本身的产生及结束的发展历程,还应该分析前因后果以及事件产生的背景,了解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的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分析。英国近代幼儿教育发展缓慢,其中一定有其相应的历史原因,如果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等不作深入分析,就不能算是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变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因素分析法理应是本研究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三)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是本研究一个重要的方法。比较分析将有一定关联的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和特点。这种研究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件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需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不同时期的不同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幼儿教育思想如何演变。并且通过比较分析把握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演变对我国幼儿教育有何借鉴与启示。
五、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
本文将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探究英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历程及其启示,把握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思想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过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在历史的视角下正确挖掘出近代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如何演变?在演变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实践?这些思想演变在幼儿教育的历史潮流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地位?英国近代的各阶层幼儿受怎样的教育?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也随着历
史前进,每一种幼儿教育思想的出现必然反映当时的儿童所处的地位以及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关注程度等等一些关于人的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研究,了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把握幼儿教育的发展经受过的高潮和衰落,对英国幼儿教育发展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能较为准确地阐述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当今的现实意义,对英国幼儿教育事业可以做正确的评价,为我国幼儿教育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首先,本研究对推动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有积极作用。教育史学科一直将目光定位于初等教育以上制度史、思想史的研究上,研究英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演变,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将前后阶段的教育思想进行联系,找出思想演进的某种时代需求与教育规律。其次,研究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及启示可以丰富我国幼儿教育思想观念。幼儿教育史作为教育史的一个分支,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在回顾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过程中,总结其所提供的丰富经验,寻找其中的规律性认识。因此,本研究不仅为今天的幼儿教育增光添彩,更丰富了外国教育史在教育思想及实践上的材料。2.现实意义
研究教育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英国的幼儿教育形式多样,保教结合,思想先进,这与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有着莫大的渊源。深入了解其近代的幼儿教育思想演进过程,能够从中寻找经验和教训,挖掘其独到的教育主张及可行性实践活动,指导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活动,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第一章黑夜与曙光:英国近代之前幼儿教育思想的
萌芽
英国近代之前教育发展缓慢滞后,与前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英国是个地域狭小的岛国,早期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贫富分化严重,教育发展落后。英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贵族的生活及教育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教育天壤之别,在具体论述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之前,有必要对英国幼儿教育的产生背景作简要分析。
一、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基础在钱乘旦、许洁明编著的《英国通史》①中作者认为在英格兰的历史上,从远古时代到诺曼底征服之前,英国经历了罗马人三百多年的统治,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微枯竭,撤出不列颠,后盎格鲁—萨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之后,不列颠进入七国时代,一直到公元1066年“虔信者爱德华”去世,在英国历史上称为盎格鲁—萨克逊时期。自从1066年贤人会议在威斯敏斯特加冕威廉一世,英国进入诺曼底征服时期,一直到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是英格兰的“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那个最高神明的概念,即上帝圣父,上帝圣子和上帝圣灵,以及来世进天堂和下地狱的观念,在整个有文字记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都居于支配地位”②。教会长期控制英国的教育对英国教育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政治及宗教环境英国历史上经历过罗马统治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诺曼底征服时期,在英格兰,自诺曼底征服到都铎王朝建立,是“中世纪时期”。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发生在都铎王朝时期,自此英国进入近代。王朝的更迭,政治局势的动荡,使英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非常迟缓,这也是人类历史早期发展的总体特点与规律。西方宗教的影响历史悠久,从罗马统治时期开始,基督教已经传入不列颠。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基督教先后传入英格兰各部,公元7世纪,宗教统一,基督教的传播为英格兰的文化和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建立了许多修道院,圣·奥古斯丁时代还设立了专门的学校,“当坎特伯雷建立第一所基督教天主教堂(cathedralchurchofChrist)的时候,实际上第一所与其相联系的学校也同时诞生了”①。
(二)经济社会变迁与阶层流动英国之所以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与它悠久的历史发展与经济变化不无关系。英国的社会阶层一直都处在变化之中,中世纪时期,经济的变迁表现为庄园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小农业经济。社会分层主要依据地产的分配和占有,贵族集团直接从征服者威廉那里获得大量土地,直属封臣之下有一部分封臣也占有上一阶层分配的土地,而普通农民不占有耕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圈地运动,劳役制的庄园经济逐渐崩溃,资本主义小农业经济兴起。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掠夺与殖民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变迁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流变,出现了新一批富裕阶层乡绅、约曼农和富裕市民。农业与手工业并行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社会阶层的流变,新兴的阶层要求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而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则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传统手工业逐渐衰退,家庭经济基础下降,许多妇女走向工厂,孩子的教育出现空白,出现了这一时期独有的雇佣童工现象,对幼儿的关注与教育亟待解决。
(三)教育文化基础英国早期的教育文化发展与宗教的发展关系紧密,从6世纪到17世纪初的一千年间英国的教育完全由教会控制,17世纪前的英国教育主要是僧侣教育和贵族教育。公元600年,英格兰的圣·奥尔德罕姆(SaintAldnelm)主教就为儿童编写了一部问答形式的儿童读本,在此之后,类似的读本不断有人模仿编撰。1294年,英国基督教编写了教会祈祷所用的供儿童阅读的《启蒙读本》,包括“诗篇”、“祷文”以及“弥撒圣歌”等等,教会教育儿童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圣童”,使其信仰上帝,服从教会,此书也为英国儿童学习拉丁文提供了素材。基督教的理念影响着英国的教育文化氛围,早期的大学牛津和剑桥是学术发展的主要场所。教会创办歌咏学校和语法学校是英国教育最初发展的雏形。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新兴阶层的兴起,学校教育逐渐世俗化,基督教人文主义逐渐发展。
(四)人口与等级观念人口的增长,是刺激英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盎格鲁萨克逊的英国人口,到十四世纪中叶,很可能已翻了一番,约达三百万。然而由1348-1349年的黑死病引起的鼠疫大蔓延,人口总数又减掉了大约三分之一。到1600年,人口再次翻了一番,约达四百万。17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估计为五百万到六百万,而1750年则为六百万到六百五十万。从1801年起,1941年除外,便有了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第一次普查结果,约计九百万;1851年则翻了一番,达一千八百万;1911年又翻了一番,达三千六百万。从1801年到1911年,每十年的增长率都不低于10%,与英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可能是最高的。”①人口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年轻人的数量占比增长,使得简单的家庭教育以及个别的教会教育不能满足儿童的真正需求,英国大街上的衣衫褴褛的年幼儿童逐渐增多,成为社会问题,幼儿的教育逐渐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英国近代的社会阶级等级性明显,贫富差距大,贵族阶层天然存在于政治经济的顶端,人数非常少,中世纪的贵族只有五六十人,发展到17世纪末贵族人数也在150人左右。“多少世纪以来,儿童基本上就是按照他们的社会地位来接受教育的。”②名门望族之家的子女所受的教育与中产阶级的子女所受的教育不同,贫民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受教育的权利只有贵族和富裕的家庭可以享受,普通家庭和贫民家的孩子们是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大多数幼儿一经断奶便要离开母亲的怀抱,虽然他们还是幼儿,容易生病,死亡率也很高,但并不受人重视,从衣着打扮上就要像个小大人,年幼的孩子需要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维持生计,等到大约七岁以后,他们便可以干活、结婚甚至坐牢或者被绞死。贵族和富裕家庭的男孩的教育一些是由家庭教师担任的,也有一部分被送进教会的学校,女孩子与以往一样是不能进入学校的。
二、中世纪之前的英国幼儿教育思想英国中世纪之前,并不存在正式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教育大多是在家庭中,由父母负责的,早期幼儿的家庭教育和教会的宗教教育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一)世俗的幼儿早期家庭教育英国的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最早的教育都是在家庭中长辈对孩子言传身教,口耳相传,使其获得生存技能,为家庭生计贡献力量。7岁之前的儿童大多都是由母亲抚养和教育,幼儿游戏是重要的活动内容。“一些研究者在罗马的地下坟墓中发现了骨质或象牙制作的玩偶”①。在最初的征战年代,军事贵族的子女也都是为了家族的延续而接受长辈所要求的军事以及道德教育。“一家之主”对幼儿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除了适当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之外,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由成人的世界决定。
(二)早期基督教的幼儿教育思想学校教育是由教会传播其宗教信仰而逐渐发端,进而英国教育长期受教会控制。英国早期的学校与教堂密切相关,分为歌咏学校和文法学校,分别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会举行礼拜活动时需要演唱赞美诗,离不开拉丁文的知识以及音乐知识,因此歌咏学校应运而生。中世纪之前,英国的教育发展非常缓慢,处于萌芽期,早期的学校在幼儿的教育生活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全国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都是文盲,只有极少部分的重要神职人员和军事贵族受过教育,男孩教育比女孩教育更受重视,而这一时期的关于正式的幼儿教育无疑就是歌咏学校中对少数男孩儿童进行的简单的拉丁文的读写算以及简单的音乐训练,女孩一般在家中跟随母亲学习一些针织等手工以及照看家庭的内容。歌咏学校并不只是接收幼儿,与现今正式的幼儿教育机构无法相提并论,它并不是专门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这些主教学校的建立及教育活动,对整个英国教育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有些贵族并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而是聘请家庭教师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从8世纪起,大约有20所学校开始被人知晓,后来教区学校开始逐渐增多,它们的教育目地无疑是培养修道士和牧师。事实上大多数的教会人员并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学校教育,多半也都是文盲,只有占据教会重要位置的神职人员才能掌握拉丁语。在世俗世界里,识字也仅限于少数与宗教相关的贵族。普通大众基本都不识字,而是通过吟游诗人传播,口耳相传,学习一些民歌、诗歌、赞歌。在诺曼底征服之前,英国社会基本上是口语的、习俗的、文盲的半野蛮状态。三、中世纪时期英国基督教“禁欲”的幼儿教育思想中世纪在欧洲(主要是西欧)没有明确统一的开始时间,一般历史学家认为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一时期。而具体到英国,则为自从1066年贤人会议在威斯敏斯特加冕威廉一世,英国进入诺曼底征服时期开始,一直到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的这一历史时期,是为英格兰的“中世纪”。从漫长的中世纪开始,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都是不受重视的教育阶段,相关的教育场所除了教会办的歌咏、文法学校招收少数年幼儿童之外,没有出现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近代之前,教育上发展主要体现在创立牛津、剑桥大学,以及宗教的语法学校等中高等学校。幼儿教育实际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但是等级性把英国不同阶层人的生活分隔开,贵族为了巩固地位,对下一代的教育关注逐渐增强。普通农民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为生计劳动,子女是无法收到正式的教育的,而上层阶级的子女多数在家庭中由家庭教师教育。宗教长期控制教育是英国教育史上的显著特点,幼儿教育思想受时代影响,观念封闭落后,这是历史发展必经之路,也是幼儿教育思想早期孕育的客观基础。
(一)“性恶论”儿童观
中世纪时期是英国教育的萌芽期,幼儿教育思想受基督教哲学思想直接影响,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哲学强调禁欲思想,认为人是生来罪孽,为了赎罪,死后可入天堂,只有依附上帝。这种观念否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否定人存在理性,人成为可以由上帝随意捏造的“骷髅”。这种观念完全脱离了人的真实生活,否定了人的现实存在,甚至是直观感受,已经不存在活生生的人了。此时的儿童观表现为“性恶论”而教育又助其愈演愈烈。基于这种理论和儿童观,幼儿的教育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禁欲式的生活,且盛行体罚,在教育中不允许儿童有任何形式的自由探索和创造性活动,无视幼儿的本性,几乎禁锢了幼儿的情感、理性及能动性的发展。
(二)“预成论”幼儿教育思想
幼儿是带着原罪来到人间的,对幼儿与对待成人的方式应该是一样的,认为幼儿就是“小大人”,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与对大人无甚差别。中世纪幼儿教育体罚盛行,儿童没有天真游戏、嬉笑欢乐的机会。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教育中,对儿童的要求不顾及本身的年龄特点,认为儿童的衣着、行为举止都应该与大人一样,这种幼儿教育思想一直持续到近代。(三)宗教性的教育内容
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为读经、唱诗、听“圣事论”,教育幼儿应该以培养“圣童”,使其信仰上帝,服从教会为目的,也需要学习一些教会组织的活动中的礼仪形式和具体活动内容。一般在教会办的歌咏学校中进行对儿童的教育,规模很小,中世纪后期,歌咏学校多数萧条办不下去而终止,或被并入读写学校,进行幼儿的启蒙教育,亦即所谓的初等小学。即使如此,贫穷家人的子女依然没有资格进入此类学校,入学儿童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中世纪的课堂上不只是有年幼的儿童,也有年龄稍大的一些的年轻人,“Pueri(儿童)与Adolescentes(青年)这两个字眼,在当时还分不大清楚”①。中世纪,由于各领主之间经常发生纷争,武力战争频繁,所以贵族子弟需要从小接受各种武力格斗和马术的训练,来保护各自地区的安全。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塑造了骑士,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育为本研究中的幼儿教育即7岁以前的教育,7岁以前的男孩子在家由母亲对其进行教育,幼儿主要学习一些关于宗教、道德以及一般的礼节,为下一阶段做侍童做准备。
第二章引领与突破:英国近代初期幼儿教育思想的
初创
学界一般认为,文艺复兴于14世纪肇始于意大利,经15、16世纪的蓬勃发展,于17世纪终止,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中影响最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产生影响大致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与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以及国内文化的变迁、学校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基本特点”①。沉重压抑的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人员思想日益堕落腐败,教育对儿童进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思想教育,压抑儿童的内心灵魂,促使人去追求那种神性的不现实的单一性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儿童‘宗教人(ReligiousMan)’的本质”②。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一批人文主义者倡导自由,摒弃禁欲主义,对教会与封建贵族的虚伪给予无情的批判,高举“自由、平等、博爱”三面大旗,歌颂现实的人性美,以人性来对抗神性,追求生命的意义,重视人现世自我的价值,确立起新的人生理论和生活观。教育不仅开始关注儿童的理性生活,也关注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身心获得幸福感,幼儿的纯真天性得到重视。
一、莫尔乌托邦的幼儿教育思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1478-1535)是文艺复兴伊始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其影响颇深,由于其父亲曾是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1496年遵父命在林肯大学意攻读法律,六年后获得律师资格。1504年之后,莫尔入选议会,从此走上政界,历任高官要职。1516年,莫尔最伟大的著作《乌托邦》(Utopia,1516)问世,此著作用拉丁文撰写,“Utopia”这个词由莫尔创造,意为“乌有之乡”即现实中不存在的地方,《乌托邦》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先河,奠定了莫尔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美好的乌托邦
莫尔所构想的乌托邦是一个与世无争,环境优美的岛国,岛上的农村城市建筑、各类商品、各种产业应有尽有,物资分配实行公有制,按需分配。所有的居民人人平等,由公民投票推举总督,没有懒惰闲散的人员,每个人都必须做适合自己的劳动。每个人都很健康快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之分,人人追求自己幸福生活,宗教信仰自由。在这样一个理想的美好社会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乌托邦社会的安定和长久的发展,教育是有助于国家和谐发展的大事,莫尔认为,在儿童年幼的时候,心智最容易受到外在教育的影响,就要向其灌输关于道德的和维护国家安稳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被年幼的儿童接受吸收,成年后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的行为的准则,对国家的社会安稳和发展极为有利,所以莫尔十分重视幼儿期的教育。美好和谐的乌托邦人人平等,所以人人都要接受教育,没有等级之分,也不论男女,儿童在幼儿的时候都是母亲哺乳抚养,如果母亲不行,可以物色保姆。担任抚养教育孩子的母亲或者保姆都是非
常慈爱的。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
莫尔重视公民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在他看来幼儿教育的内容首先是身体健康的保护,莫尔认为,身体享受的健康快乐居第一位,从小就要教育幼儿饮食有度,寒暑有知,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美德占首位,他说;“在一切财富中能够美德占首位,而学问居第二位。①”从小就要培养幼儿勇敢、正直、勤劳的优良美德,享受精神上的快乐。在知识教育方面,年幼的儿童主要是要学会使用本国的语言,能够进行阅读。乌托邦各行业都要发展,另外,幼儿从小就要有意识学习简答的职业手艺,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例如,幼儿年幼时就会被带到田里去看去操作,寓学于乐。教育幼儿绝对不能够使用严酷的惩罚的,应使儿童快乐的学习。
(三)评价
莫尔的《乌托邦》并没有付诸实践,也不可能实现,作为反映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莫尔不是第一位,但普及教育,男女平等,重视幼儿教育,莫尔在《乌托邦》中阐释的民主治国及教育思想,远超其时代,在16世纪的英国,其思想高度无人可企及,人们只能高山仰止,很难望其项背。
二、艾利奥特的绅士家庭幼儿教育思想
托马斯·埃利奥特(ThomasElyot,1490-1546)是16世纪英国社会变革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埃利奥特出身法官家庭,并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从小在家中接受教育,博览群书,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著作他都阅读过,这对他
后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522年走上仕途,在政治领域工作,忠于国王。
(一)幼儿教育等级之分
埃利奥特认为对统治者的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就像珍贵的植物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园艺师的尽心照看,也很难茁壮成长。埃利奥特把认为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分别为0到7岁、7到14岁、14岁到17岁、17到21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出生到7岁,是为本研究中的幼儿教育内容,埃利奥特主要阐述对上层男孩的教育,认为社会下层子女的教育并不看重,认为人有等级之分,瞧不起穷人。“穷人的孩子无论能力多强,但天生就有一些需要克服的缺陷,如果担任官职,更容易暴躁、凶狠”①。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
7岁之前男孩的教育是在家庭中由妇女保育员负责的,在这一阶段,德行优良的保育员不仅要照看儿童的身体健康,也需要把良好的行为方式和道德习惯交给儿童,儿童从小“就应该学习如何使自己的言语文雅、举止得体”②。在知识方面主要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其他的不需要学习。幼儿教育不适宜体罚强迫,古罗马昆体良的诱导思想对埃利奥特影响很大,认为教育幼儿应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愉快的学习。
(三)评价
埃利奥特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1531年写成的《统治者之书》,这部著作是他献给亨利八世的,主要论述以统治者为培养目标、以绅士为培养对象的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统治者之书》是英国第一部用英文撰写的教育著作,是主要论述英国绅士教育理论的开山之作,为英国传统绅士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埃利奥特的教育相比于同时代莫尔的空想,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是针对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提出的,一经出版便得到英国宫廷的认可,曾多次再版,既在英国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也开了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先河,奠定了英国绅士教育传统的基石。
第三章继承与创新: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英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教育却未能齐头并进。各行各业大机器的使用,破坏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经济,科技的进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本主义社会英国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者,妇女、儿童成为工厂的工人。高强度的劳动与低收入使越来越多的儿童教育受到忽视,雇佣廉价的童工成为普遍现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经济发展速度迅速超越教育发展的速度,甚至将教育远远滞后,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教育的稳定前进,相反,这种反差也促进了教育的觉醒。面对大街上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年幼儿童没有道德观念,没有正常的童年生活,英国社会正在呼唤一个能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灵成长的专门机构的出现。
一、洛克对绅士家庭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17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教育思想家,对英国哲学、教育以及政治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乡村律师小地主家庭,从小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洛克聪明好学,1646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深造,1652年入牛津大学,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洛克留校任教,直到1665年在英国政府担任公职。1663年,受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洛克开始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遂自学医学,1675年他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668年,洛克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洛克对民主制度、宗教宽容、教育和认识论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各种著作,1690年出版著作的《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1693年发表的《教育漫话》,1696年制定的《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1698年,洛克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国大使。两年后,洛克退休。1704年,72岁的洛克因病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作为辉格党的政治家、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辉煌一生。
(一)重视幼儿教育
洛克重视幼儿教育,在《教育漫话》中,他开篇就写道“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得到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①。洛克的幼儿教
育内容主要涉及体育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在幼儿教育上,首先应该重视身体健康,洛克学过医,也作过多年的医生,保持身体的健康离不开体育锻炼,所以洛克重视幼儿的体育和健康教育。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健康教育并制定了较为详细全面的计划。洛克告诫绅士教育不是培养一些四体不勤、弱不禁风的公子哥,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强健的体魄。他反对娇生惯养,提倡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无论男女都应多在户外活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穿衣要舒适,不可过紧过松,过厚过薄;鼓励孩子游泳;饮食清淡;睡眠充足等等。良好的身体健康为其往后精神的发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洛克认为“学问之比德行,后者是更重要的”①。从小就要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的品质,幼儿的道德教育要讲求方法,及早管教,不能采取严酷强迫的方法迫使儿童,在儿童小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说理教育,要使儿童学会克制不良的欲望,要有荣誉感,为了使其长大后的行为更得体,从小的时候就应该反复练习。洛克强调榜样的力量是重要的,幼儿都喜欢模仿,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榜样环境。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宽严结合、奖惩结合的手段。洛克的道德教育与其政治思想密切相关,为了培养能使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绅士。
智育的目标是传授学科知识、发展智力。在儿童小的时候就要为其智育打下基础,应该鼓励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在游戏中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愿读书。幼儿阶段应选择合适的书本,最好附有插图,内容简单而有趣,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的绘画、简单的算术、以及有关地理历史等实科知识都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接受能力而教给儿童,这些都是成为绅士所不可或缺的。
(三)评价
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的《教育漫话》没有明确的章节,语言通俗易懂,观点明确清晰,对当时英国的绅士家庭教育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洛克绅士幼儿教育思想相比较最初埃利奥特的绅士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埃利奥特的绅士教育主要为国家培养统治者,并不重视实科知识的掌握。由于时代需求不同,洛克时代需要的绅士是具有美德的实干家,他的
绅士教育思想也更为详细和系统化。当然他们的共同之处也很明显,都主张在家庭中进行绅士的教育,都是一种精英教育。《教育漫话》问世后收到广泛的欢迎,“洛克的思想迅速传遍英格兰教育界并传播到苏格兰”①,洛克的教育思想影响直接而深远,17世纪,绅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英国的主流教育思想,到18世纪,依然被当做权威来引用宣传。
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思想
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实践者。欧文出身贫困,但自幼聪明过人,热爱学习,4、5岁上学,7岁就可以做老师的助手,9岁离开学校,10岁就已经自食其力。这样的经历使他更早的投入社会活动,深入劳动阶层,对英国社会以及劳动人民也更多一分责任感。欧文所处的时代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很多社会问题已经暴露无遗,童工盛行,众多的儿童衣衫褴褛、流落街头,道德沦丧,面对这样的社会实际。欧文批判性地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并奔走呼号,努力付诸实践,首次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为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第一所“幼儿学校”的创办
1800年1月,欧文作为有2000名工人的新拉纳克工厂的经理,面对工人生活的艰辛以及众多年幼的童工,开始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少工时,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设立福利医院,停用童工,为了幼儿的教育保护,创办了学校。“让十岁以下的孩子受到教育,养成健康的身体”②,他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公共教育机构幼儿学校(Infantschool)。1816年1月1日,他将1--6岁儿童学习的幼儿学校并入“性格形成学院”(TheInstitutionoftheFormationofCharacter),该学院包括三类学校,分别为6岁以前的幼儿学校、6--14岁的日校和14岁以上的夜校。
其中以幼儿学校最受关注,幼儿学校环境布置优美,不仅有宽敞的教室,教室里布置一些动物的图画以及地图,还有一些从自然界带回的花草等实物,幼儿学校里也安排有儿童室内室外的娱乐场所。欧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热心慈善,关注下层儿童,1816年,幼儿学校的儿童已经有300人了,办学已达相当规模,参观者纷至沓来。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那州进行共产主义实验,成立“新和谐村”,其中包括为2-5岁幼儿创办的幼儿学校,在幼儿学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的品行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没有成功。1839年,又回到英国成立“谐合堂”,但最终都走向了失败。虽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他为其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对英国乃至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
(二)幼儿教育思想基础
19世纪的英国最多的人群是贫民和劳动者,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能使幼儿有良好的性格品德教育,所以欧文的幼儿学校应运而生。欧文认为,儿童应该进入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学校接受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的成长,也减轻了父母照看的孩子的负担。欧文的教育理念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影响,尤其爱尔维修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性格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教育儿童首先要为其营造适宜的环境。欧文认为培养儿童良好健康的性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人,就是培养他的性格”①。他意识到人性格的养成受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的影响,但是对这三者各自所起的作用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确切的认识,机械地陷入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论断中。欧文认为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从小教育儿童,容易使其形成善良的性格。欧文认为,“要为人类陶冶最优良的性格,就应当从儿童出生时就加以训练和教育;为了养成良好的性格,就必须从1岁的儿童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教育”②。
(三)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
在幼儿学校,儿童的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欧文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幼儿学校的教育为第一阶段,为出生至5、6岁。首先幼儿的教育离不开体育锻炼,身体的健康,“培养和教育应该做到使他们在适合他们年龄的气温条件下生活”③,要注重幼儿的生活和健康,衣食得当,注重户外活动,幼儿学校的儿童有非常充裕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游戏场不只是游戏,也要多做体操,以培养幼儿强健的身体。幼儿学校注重发展儿童的智力,欧文认为儿童应该通过观察他身边熟悉的直观事物学起,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注重儿童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借助一些玩具以促进幼儿学习、启发智力。学校也开设一些基本课程,简单的读写算、缝纫、自然、地理、历史、音乐等。在幼儿学校,幼儿学习课程的时间并不长,“一些幼儿用一半时间分组学习简单的课程,一半时间在学校前面的场地上游戏玩耍”④。面对当时道德的普遍低下,欧文强调对幼
儿道德品质的教育,反对宗教的虚伪和迷信,认为应该培养儿童成为有理性的人。幼儿学校是集体式的教育,集体主义道德教育是培养幼儿高尚品质的基础,进而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教育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端正的行为。在美育方面,注重幼儿音乐和舞蹈的教育,不论男女都应该学习,增进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另外,欧文重视幼儿劳动教育,认为养育幼儿应该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促进体、智、德的发展,儿童从5岁开始就可以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园艺劳动,已获得有用的经验。教导幼儿应该有爱心有耐心,信任儿童,欧文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体罚、威胁和辱骂的方法”①。
(四)评价
欧文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勇于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的实干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欧文并不是第一人,文艺复兴时期的莫尔为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是空想社会主义下的教育,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都相对比较全面,都主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都注重幼儿德、智、体的发展,反对体罚。欧文首创幼儿学校,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效仿,在英国成立幼儿学校,欧文的幼儿学校被推向全国,推动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教育运动,成为当之无愧英国幼儿教育的先驱者。
三、怀尔德斯平的幼儿教育思想
怀尔德斯平(SamuelWilderspin1792~1866)是19世纪英国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的杰出领导人。他与欧文关系匪浅,曾担任欧文的助手,受到欧文教育理论的影响,十分关心幼儿教育,积极创办幼儿学校,为幼儿学校的推广与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对象
怀尔德斯平与欧文一样,深刻了解工业革命给下层贫民、劳动者子女的身心发展所造成的伤害,都非常关心下层民众子女的教育。而且时代的发展,工业技术的变革急需劳动者掌握相应的文化技术知识,“使成年工与童工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②。怀尔德斯平根据当时社会现状,承认应该存在三种不同的幼儿学校制度,分别服务于不同的阶级,而上层阶级子女并未被列入幼儿学校,而是去专门的育儿室,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并
不针对贵族。三种幼儿学校制度分别是:一是需要缴纳学费的,为中产阶级子女设立;二是为熟练工人子女设立,需要缴纳部分学费;三是为贫民子女设立,不收取学费。怀尔德斯平的这种设想是考虑到英国当时的形势发展,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
怀尔德斯平认为,教育儿童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当时的英国,贫民子女幼儿期的教育被限制在8岁以前,8岁之后,下层的儿童不得不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以维持生存。因此,他们需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他们的父母也要求幼儿学校更多的教授幼儿读、写、算,以供幼儿离校后得以应付生计,这样的幼儿学校就向着主智的方向发展了。虽受当时社会环境所局限,怀尔德斯平并没有忽视幼儿的娱乐需求,同欧文一样,他强调游戏对儿童的重要作用,重视“游戏场”,他称之为“没有屋顶的教室”(uncoveredschoolroom)。
怀尔德斯平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对其耐心教育,教师要爱护儿童,幼儿教师不能单纯全部都为女性,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局限的,他认为幼儿学校一定要有男教师。他建议在游戏场安装儿童游戏所需的设备,且对游戏场的环境做相应改善,适量种植树木和花草。怀尔德斯平注重幼儿德育,同欧文重视幼儿集体主义道德教育相比,前者更注重幼儿个体道德教育,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道德培养,防止幼儿不良品行的养成。而德育的基本原则就是“爱”,幼儿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多用正面教育,反对粗暴体罚等威胁恐吓教育。在智育方面,怀尔德斯平反对机械的灌输知识,他主张激发儿童探索欲,鼓励儿童通过比较、判断、思考、讨论去掌握知识,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智育内容上,怀尔德斯平幼儿学校包括:国语、算术、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课程。怀尔德斯平曾指出:“在幼儿学校学习的儿童应该可以读懂意思简单的书,应该知道算术的四则运算,应该知道地理、自然和历史的知识,应该对《新约全书》和各种条约有一个‘极好’(tolerable)的了解”①。怀尔德斯平幼儿学校智育的目的是使贫民和工人子女的知识教育得以改善。
(三)评价
19世纪上半期,怀尔德斯平将欧文开创的幼儿学校推向全国,并针对时代的要求对其内部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为了使贫民和工人阶级的子女能够在8岁以前的幼儿期阶段获得更多的谋生本领,怀尔德斯平幼儿学校的智育方法较之
欧文的幼儿学校,更加重视儿童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且设计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儿童更快地掌握知识,这在幼儿学校的教学方法方面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怀尔德斯平对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他的努力宣传积极推广下,英国幼儿学校有了快速的发展。1836年成立的“英国及殖民地幼儿学校协会”(TheHomeandColonialInfantSchoolSociety),就是以怀尔德斯平的思想为基础建立的。英国政府鉴于怀尔德斯平对普及幼儿学校所作的贡献,对他给予终身嘉奖。
第四章补充与融合: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繁荣
19世纪70年代,英国初等教育逐渐发展,教育体系开始走上正轨。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以及之后一系列的法令,是英国国家干预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个法案中明确提出要对全国范围内5岁以上的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如此一来,原本为幼儿建立的幼儿学校等机构开始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中。“不仅5岁以上的幼儿基本入学,未到学龄的儿童也跟随其兄姊大量涌入小学。1900年,3-5岁幼儿在校率高达43.1%”①。随着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小学的教学负担日益加重。而5岁以下的幼儿越来越多的涌入小学,但是学学校是无暇顾及这些幼儿的,这样就造成了5岁以下的幼儿在小学混日子,家长更多的是为了给幼儿寻一个去处以减轻负担,小学学习内容多超过其接受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均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1905年教育委员会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开办的学校有权拒绝5岁以下儿童入学,这样的规定使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成为社会问题。
一、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教育思想
教育院提出为3-5岁幼儿设立“保育学校”,但这一措施的实现是由麦克米伦姐妹完成的。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主要幼儿教育机构保育学校的创办者。姐姐雷切尔·麦克米伦(RachelMcMillan,1859-1917)曾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贫民疾苦。妹妹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McMillan,1860-1931)热心教育事业,曾担任地方教育官员,做过家庭教师。20世纪初的幼儿教育思想已经趋见成熟,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影响着西方的教育事业。玛格丽特对教育事业非常感兴趣,她不仅系统研究了传统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例如阿诺德、斯宾塞、福禄贝尔、卢梭甚至柏拉图,欧美新教育运动中杜威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也启发了她的教育思想。19世纪初新拉纳克罗伯特·欧文的事迹众人皆知,欧文创办幼儿学校的初衷之一是为拯救众多流落街头,自生自灭,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20世纪初,英国贫民幼儿的保育及教育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麦氏姐妹的保育学校为贫苦家庭的幼儿的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保育学校”教育实践
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保育学校”最初是一所幼儿实验诊所,20世纪初期当局对幼儿的教育还不够重视,所以年幼的儿童多有生病。1908年,麦氏姐妹在博乌开设了“实验诊疗所”,专门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为预防流行疾病为主要任务,实际上属于幼儿诊所,两年后改名为“普特福德学校治疗中心”,后又发展为“野外保育学校”,届时,这所学校已经不仅仅作为诊所而存在了,而是将“儿童诊所、户外幼儿学校、营地学校和诊治中心基于一体的”①,其宗旨是要“建立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体系,以求满足较年幼的儿童在身体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的需要”②。主要招收5岁以下的幼儿(起初绝大多数都是贫民幼儿),发展到后来也招收6、7岁的儿童,随着麦氏姐妹的努力,渐渐受到社会关注,教育部也对其进行资金补助。
一战期间,麦氏姐妹的保育学校依然开办,主要为兵工厂的儿童所用,为英国战时幼儿保育贡献了力量。1917年,姐姐雷切尔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玛格丽特悲痛之际,不忘姐姐信念,继续推广保育学校工作。1919年,保育学校开始接受国库补助,相继又得到伦敦参事会的补助。1919年以后,英国的许多其他幼儿教育机构都陆续改名为保育学校,1921年,在玛格丽特领导下,伦敦参事会也主办了一所保育学校。英国现今的幼儿教育机构也大多为保育学校,麦氏姐妹对英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幼儿教育内容与方法
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很像现代的日托中心,麦克米伦保育学校最大的教学特点是保教结合,教师既是教授知识的老师也是照看儿童的保姆。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也是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强调的一个方面。最初,麦氏姐妹的学校也就是一所诊疗室,为预防幼儿疾病,使儿童能有健康的体格。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不同于以往存在的日托中心,学校兼顾幼儿的身体和心灵的发展,注重幼儿精神健康。
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麦克米伦姐妹认为保育学校应该有适宜的环境,像花园一样,保育学校以集体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在富裕家庭可得到的育儿环境,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玛格丽特认为,“喜悦和自由是儿童的生活基调”③,重视幼儿感觉训练,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上的舒适,以增进儿童的幸福感。
她重视艺术教育,指导儿童学习手工、绘画、音乐等课程,对读、写、算的技能要求非常宽松,儿童在离校时,对读写达到较为熟悉就可以了。为了使儿童能更好的学习和活动,玛格丽特还制作了一些供儿童训练感觉的教具,例如字母板、系鞋带、扣纽扣的木质框架等,这种做法也源于她从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中受到启发。玛格丽特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她认为儿童天生爱好游戏,儿童在投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协调各部分感知觉,同伴交往也使儿童加强沟通合作。通过游戏,儿童不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身体各种感觉得到很好的释放,表现力与创造力都在无形中提高。
(三)评价
麦克米伦姐妹保育学校的创办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现状的关注,她们的做法受到普遍的赞赏,一些教育家受到鼓励,也开始建立保育学校,逐渐形成了保育学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也出资赞助,并在之后出台教育政策重新考虑幼儿教育的地位与发展,在1918年的《费舍教育》法中幼儿教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麦克米伦姐妹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保育学校运动还促使英国重视幼儿教育师资训练,幼儿师范学校开始创办。
二、罗素的自由主义幼儿教育思想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大师,他的学术成就涉猎广泛,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罗素的童年生活并不幸运,虽然出身贵族世家,但是其父母和祖父都在他幼年时相继去世,从小只有祖母陪伴。祖母性格独立,坚强严谨,因宗教信仰虔诚而固守清规,在上大学之前,罗素没有进过学校,都留在家中教育,祖母对罗素养育和教导非常严格,使其从小就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1890年他离开家庭,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三年后通过学位考试顺利结业,之后又转而攻读哲学,成绩优异,于1894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哲学系毕业。罗素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三次竞选国会议员均失败,曾两次入狱,有过四次婚姻,三次失败的婚姻都以离婚结束。在他与第二任妻子相处期间,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罗素把注意力都放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1926年关于早期教育问题他出版了一部著作《论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OnEducation,EspeciallyinEarlyChildhood),同年此书在美国出版,改名为《教育与美好生活》(EducationandtheGoodLife)。
(一)教育实践
在罗素的第二次婚姻期间,他与其妻子朵拉·布莱克(DoraBlack)一起办
了一所学校,学校临近皮肯希尔山,因此命名为“皮肯希尔学校”(BeaconHillschool)。这是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规模不大,每年只招收大约20名2岁到11岁不等的儿童。罗素把他们分成三个年级,5岁以下小班,5-7岁为中班,7岁以上为大班。罗素反对当时传统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倡自由教育,他与当时的教育家尼尔来往频繁,尼尔的学校也给罗素提供一些经验。罗素的学校基本上用的是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也吸收了福禄贝尔的一些理念。但是由于财政等问题,罗素的学校不久就失败了,在他与妻子多拉离婚后,他就离开了这所学校。
(二)教育内容与方法
罗素认为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明确反对当时的一些优生学者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肯定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对儿童应该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接受教育的问题上,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给予过明确的答案,他认为儿童在学校接受的各种各样的人很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品行,所以儿童最好是在家庭接受家庭教育。罗素则质疑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满足良好家庭教育的要求,而大多数家庭是不能达到这样的条件的,所以他认为儿童应该在学校接受普通教育。他说:“我毫不怀疑,理想的学校一定优于理想的家庭,至少优于理想的都市家庭,因为学校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活动自由,更有同年龄的同伴”①。但是应该考虑儿童几岁上学的问题,城市和乡村有不同的环境条件,乡村自由而广阔,城市狭窄局限,相比于乡村,城市的儿童应该早点上学,因为学校相比于家庭是更自由的。
罗素重视儿童的品性教育,良好的品格一直是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教育应当培养每个人拥有健全的人格,而不只是注重某一部分人的品性。他认为,“活力(vitality)、勇敢(courage)、敏感性(sensitiveness)、智力(intelligence)四种品质是构成理想品性的基础”②。6岁以前是进行品行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可塑性非常强,父母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养环境,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作息、饮食有度等,增进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使儿童富有活力。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将公平的意识灌输给儿童,罗素认为,人有自私的本能,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公平教育,努力克服儿童本能的占有欲和利己心,这样才能促进儿童与同伴的平等交往,增进彼此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真诚对待儿童,不对幼儿撒谎,培养儿童诚实的品质,帮助幼儿克服恐惧,使其勇敢。夸奖、责备与惩罚是品行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论夸奖还是责备都应避免比较的
说教,拿其他儿童作比较是不明智的,惩罚亦不能过于严厉,体罚是应避免的。
自由是罗素教育思想中最关键的字眼。他认为教育应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因为儿童情感的发展需要自由这一重要环境,在自由的教养环境中,儿童才能更加快乐自如地成长,对周围的一切怀有感恩之情;其次自由是儿童创造性与智慧发展的有力保障,教育中的自由促进幼儿智慧与情感的有利发展。他说:“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自由,必须通过教育来塑造人们的性格”①。罗素教育上的自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二是行动与言论自由。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自由教育的重要方式,罗素鼓励幼儿游戏,认为游戏帮助训练儿童的能力,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然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自由都并非绝对的,罗素倡导的教育上的自由也有限度,为了教育自由的充分保障,必须加强纪律与权威的作用,相对的自由才有意义。“在教育中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可避免的,施教者必须找到按自由精神来行使权威的途径。”②自由与纪律巧妙结合是罗素自由教育本质特征之一,罗素这种平衡传统教育思想和尼尔式新教育思想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可,“罗素的看法是可能成为克服教育领域中传统派与现代派之间共有的某些极端缺点的重要方法论根据和思想工具的。”③
(三)评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传统教育理念及方式都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新教育实践与思想都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罗素的自由主义幼儿教育思想在批判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关注同时代的新教育思想,通过努力实践,提出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尤其是在幼儿教育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他试图在传统教育思想和激进的新教育思想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促使西方传统教育与新教育的反思。罗素肯定幼儿教育的价值,建立以品性教育为主要目的,自由教育为重要原则的幼儿教育思想体系,在近代教育改革大潮中,源于新教育革新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教育思想的发展,拓展了幼儿教育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三、20世纪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引进与吸收20世纪欧美各国的教育都要比英国更发达,随之产生的是欧美一些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崛起,英国不再领先。欧美教育运动也对英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推动了英国教育事业的前进,尤其是先进的思想给英国的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英国如今教育的发达与积极引入欧美先进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本国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本章我们有必要探讨欧美重要的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幼儿教育的影响,以求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历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工作始于1805年,这一年,他受到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格吕纳(G.A.Gruner)在教育实践中的启发,开始他的教育职业生涯。曾两度前往瑞士拜访裴斯泰洛齐,参观他的学校,深受他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1816年,福禄贝尔在家乡图林根建立了一所学校,他开始尝试按照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原则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1826年,他的著名教育论著《人的教育》出版,他在书中详细阐发了自己的教育理念。1836年,福禄贝尔的教育实践重点放在了幼儿教育方面,1837,在德国的勃兰根堡,福禄贝尔创建了一所专门为幼儿教育服务的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校。幼儿园招收3到7岁的儿童,福禄贝尔认为对待幼儿的教育不能同一般的学校教育一样,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儿童自由游戏与接受经验的乐园。在福禄贝尔的影响下,不久,德国出现了近40所幼儿园。后来由于政治动荡,当局曾禁令开办幼儿园,福禄贝尔也在不久后就去世了,但是他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传入英国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但是传入英国是在他即将去世即19世纪中叶的时候,他的思想由于一直没有英译本,被英国充分理解和接受则是在19世纪末。19世纪50年代初,德国的伦克夫妇因躲避国内战乱,辗转来到英国,在伦敦居住过一段时间。1851年,夫妇二人在英国设立了一所德语幼儿园,主要招收德国人的孩子。1854年后,开始改为英语教学,随之也招收英国的幼儿。同年,英国伦敦举办了教育博览会,会上别劳夫人展示了福禄贝尔幼儿园所用的恩物以及其他教育物品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经过博览会的宣传以及伦克夫妇的实践,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开始在英国传播。
2.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发展
伦克夫妇把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引进英国,但是其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61年,德国大赦,伦克夫妇回国。而与此同时,英国当局颁布“计件付酬制度”,即国家将根据读、写、算的测验成绩的好坏给予相应补助,成绩好的补助的就多,这种测验考试非常严格,而幼儿园并不在补助之列,初等教育阶段的小学在补助之列,所以这使得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发展遭到重创,大多数家长都选择把幼儿送往更加注重读写算的幼儿学校,幼儿园的自由宽松与游戏并不能提高幼儿读写算的能力,小学的测试就不能达到补助要求,因此幼儿园备受冷落。
英国这一时期的这种政策实质上是为了降低对教育的补助,造成了英国教育的混乱,此制度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就不再实行。1870年的教育法并未涉及幼儿教育,这也为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及幼儿园的重新发展提供广阔空间。1873年,“福禄贝尔协会”在曼彻斯特成立,翌年,伦敦也成立了“福禄贝尔协会”,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开始在英国广为传播,幼儿园也逐渐成为英国重要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
3.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对英国的幼儿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英国的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双轨性,贵族子弟和普通民众所受的教育历来是不同的,这是英国历史发展决定的。幼儿教育双轨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福禄贝尔幼儿园的传入,幼儿园的招生对象一般是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而下层民众的子女则多是在欧文创立的幼儿学校接受教育。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的传入也影响了英国幼儿教育界的反思和内化,传统的幼儿学校也吸收了福禄贝尔关于幼儿教育的理念,注重游戏,全面发展儿童。此后英国的教育思想都或多或少受到福禄贝尔思想的影响,例如20世纪初的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就是以福禄贝尔方法为基础所创办的。
(二)意大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
1906年,为改善穷人居住条件,“罗马住宅改善协会”在罗马贫民窟圣罗伦佐地区建造了两栋贫民公寓,供一些穷人租住。随之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贫民白天都需外出工作以维持生计,就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公寓,这些孩子无人看管,在公寓里肆意玩耍,对公寓里一些设施造成了毁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恶习,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协会人员建议在每栋公寓里设立一所供这些幼儿玩耍和学习的学校,再聘请一名教师指导他们。此时蒙台梭利已经离开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经过多年对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直想要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所以在该协会董事长聘请她担任公寓幼儿学校的组织工作时,她便欣然接受。对蒙台梭利来说,在贫民区办幼儿学校是她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天赐良机,它很快投入工作,于1907年1月6日在该地开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为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一些教育实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些规律,此后她又相继建立了两所“儿童之家”。“儿童之家”的教育实验非常成功且意义深远,蒙台梭利为儿童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具也总结了教育幼儿的方法,1909年《蒙台梭利方法》一书出版,此书详细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很快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参观“儿童之家”人士络绎不绝,对欧美的幼儿教育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传入英国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于1912年《蒙台梭利方法》英译本出版后,开始在英国传播。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开始采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指导幼儿学习和活动,还开办了一些专门的幼儿学校以及学习蒙氏教学法的师资训练班。1919年,蒙台梭利首次访问英国,开设国际师资训练班并亲自授课,受到英国教育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之后,她每隔两年会到英国访问讲学一次,一直持续到1937年。1935年8月世界教育会议在伦敦召开,蒙台梭利应邀参会,会上进一步宣传了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蒙台梭利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受到教育学界的高度重视,英国传统的幼儿学校和新兴的保育学校和幼儿园都受到蒙氏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园所引进蒙氏教具,注重幼儿感官训练,也相继建立了蒙氏幼儿园。一些英国的教育家及学者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当时的著名教育家罗素(BertrandRussell)和沛西·能(ZhomasPercyNunn)都曾在其著作中高度赞扬蒙台梭利的理念及幼儿教育方法,保育学校的创办者麦克米伦姐妹也受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启示,正是这些教育家的宣传和实践推动了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方法在
英国的传播。
3.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对英国幼儿教育的影响
20世纪是教育思想繁荣发展的时期,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作为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力量影响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其思想直接影响当时英国的教育实践者在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及方法,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尼尔、罗素等人都借鉴了她的思想。蒙氏教育幼儿园如今依然是不少英国家庭首选的幼儿教育机构。
(三)美国杜威幼儿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影响杜威认为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幼儿与成人都有很大的差别。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发展的结果。儿童生来就潜藏着各种本能和冲动,杜威强调了儿童的四种本能:一是语言和社交的本能;二是制作的本能;三是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四是艺术的本能。①儿童早期的生长依靠这些本能,未成熟的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教育是必要的。1.杜威教育思想传入英国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改革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进步主义时期的教育家克伯屈(W.H.Kilpatrick)曾在其著作中对杜威如此评价:“在教育哲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世界上还未曾有过的最伟大的人物。”①赞扬和批评杜威的声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界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杜威的研究至今仍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杜威提出的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西方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均有影响,而作为同一语种的英国,率先引进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的《学校与社会》1899在美国出版,第二年就已在英国伦敦顺利出版,这是他教育著作的首个外国版本。之后,杜威的其他著作也相继在英国出版,20世纪20年代,英国不少著名教育家的著作中都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做出
不同程度的评价与宣传。
2.杜威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发展
任何思想的引进吸收都是长期复杂的过程,英国虽然早在20世纪初期便引进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但发展较为缓慢,英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根深蒂固,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使杜威思想的发展呈现出渐进缓慢、在排斥中吸收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是引进阶段,到30年代,英国重要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杜威的思想已经是必要的章节介绍;从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在英国教育系统改革的过程的中,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革新都有重要影响;而自50年代之后,杜威的思想在英国发展呈现出退隐而又复归的反复现象。总而言之,杜威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发展是在缓慢曲折的改造中不断
前进的,影响亦是广泛而深远的。
3.杜威教育思想对英国幼儿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他所始创的实用主义哲学之上,对教育的各方面均有涉及,在对英国教育的影响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引进之初,就有学者认为,“杜威把一种新精神引入了20世纪初期的英国幼儿教育”②。20世纪初期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愈渐成熟,福禄贝尔主义修正派对福禄贝尔的思想做了深刻的总结改造,修正派认为传统派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与实际社会脱离的状态,不能适应幼儿的实际需求。而实用主义者杜威在其著作中也对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思想进行批判,认为其过于浪漫、神秘,对幼儿园和其他学校的衔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他曾在《初等学校记录》(TheElementarySchoolRecord)一书中对福禄贝尔主义做过修正,认为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应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教育活动应适应儿童本能的潜能和冲动,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应该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的需求等。20年代,英国幼儿教育界发生福禄贝尔批判运动,杜威对其思想的修正为福禄贝尔修正派提供了有力支持,既改造了英国传统幼儿教育实践与思想,又使杜威的思想对幼儿教育产生更广泛深刻的吸收和影响。
第五章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与启示
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具有明显的几个特点。布赖斯委员会曾评价英国的教育传统为“自由、多样性和适应性”。我国有学者认为:“现实的推演结果是,‘自由’通常意味着特权阶层对精英教育的独享;‘多样性’意味着教育层级和类型结构的阶级分化;而‘适应性’则意味着迟缓的国家干预和统一管理的缺失。”①实际上,这三个特征虽然具有内在的消极性,但是在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缓慢发展的进程中,也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在历史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总结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对我过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启示。
一、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特点
中世纪结束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英国幼儿教育思想逐渐萌芽,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其演进历程缓慢,但总体还处于渐进式发展状态。教育思想发展受时代背景影响,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自由放任,没有相对统一的幼儿教育政策,也使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具有多样化特点。等级性是英国教育不同与其它国家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幼儿教育思想也存在等级性特征。
(一)缓慢、渐进式发展
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所需要的社会成员的素质倾向也不同,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是其演进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论述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论述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事实上,没有静止的教育思想,它总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教育思想的发展受到其所在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与制约,它只有不断地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才能够得以长久不衰地延续下去,才能够为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制度的形成提供更加有效合理的指导。
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总体上表现为缓慢、滞后、渐进式的发展特点。相比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发展是较为落后的,近代早期宗教控制教育导致政府的不作为,教育政策与制度建设缓慢,这对英国总体教育的发展都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在19世纪欧文创办幼儿学校之前,英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基本上都是教会团体以及慈善人士为了管束幼儿,兴办的济贫性的慈善学校。幼儿教育实践是思想演进的基础与方向,英国在中世纪之后,虽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关于幼儿的教育思想逐渐萌芽,但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教育思想
时非常缓慢的,这与英国近代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莫尔构建的乌托邦中,男女平等,幼儿需要从小就接受良好的身体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就没有实践的现实环境,也只是空想。英国社会等级分明,贵族和上层人士的子女才有条件接收幼儿教育,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艾利奥特的绅士家庭教育思想,他鄙视穷人,其教育思想是针对贵族子女的,这种等级性也是英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近代初期,社会问题凸显,欧文创办幼儿学校,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才逐渐发展起来,在这期间,国家对幼儿教育仍然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幼儿教育发展都是靠社会团体以及教育家们的宣传。直到19世纪末期,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促进了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开始拨款资助,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总体呈缓慢渐进发展。
(二)适应性
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其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其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有着各时期的特点,总是符合当时的环境,服务于当时的需求,当幼儿教育思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幼儿教育思想演进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儿童的实际需求。
中世纪的幼儿教育思想受教会控制,其幼儿教育思想基本上处于无为的状态,大多数幼儿没有接受正式的幼儿教育,而教会领域影响下,幼儿受到的也是宗教禁欲观念下的幼儿生来便有罪,需经受各种身体上精神上的折磨历练,方能洗清原罪,幼儿多受到宗教人士的严格对待,惩罚盛行。黑暗的中世纪缓缓走向终结,文艺复兴时期世俗的人文的教育思想兴起,更多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注意到了儿童的价值,认识到儿童有着独特的心理结构,惩罚与禁欲已经完全不能够满足时代对儿童以及对人的价值的需求,开始注重儿童力所能及的能力与兴趣,注重幼儿体育德育以及智育的最初发展。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及绅士幼儿教育思想对后来学校实践的出现及发展都做出了有效良好的铺垫,18世纪的一些教育家针对当时的儿童生活学习现状,陆续创办了不同的学校及慈善机构,为儿童良好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场所。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欧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由此开始,经过其他人士的积极响应,形成了一股幼儿学校运动,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走进20世纪,一些教育实践家也提出了对幼儿保育的思想,为幼儿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保护与教育,20世纪罗素等人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也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美的儿童观也影响着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有着典型的幼儿阶段不好的经历,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超越了这种童年生活的不
幸,对幼儿教育的分析和把握都是相当到位的。童年的快乐是至关重要的,他非常重视儿童游戏的价值,创造了一系列的“恩物”供儿童学习和娱乐,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是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巨匠,她认为“成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上帝赋予儿童所要完成的秘密使命,因此,儿童是成人之父。”①她创造性的提出了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充分肯定儿童自我发展的价值。提倡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发展各方面潜能。美国的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育活动,教育没有外在的、强迫的、功力的目的。在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先进幼儿教育思想以适应本国需求是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多样性
英国幼儿教育机构存在多样化的特点,有幼儿学校、保育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家庭游戏场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显示了幼儿教育思想的多样化演进特征。近代以来,英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改进并不断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家和改革实践者对幼儿教育的贡献为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总体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英国一直有家庭教育的传统,英国近代初期,艾利奥特和洛克相继提出幼儿家庭教育思想,19世纪欧文创办幼儿学校,20世纪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罗素倡导自由主义幼儿教育,20世纪福禄贝尔的幼儿园、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也相继传入英国,使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多样化也由于英国社会阶级划分、贫富差距所导致。17世纪的洛克认为孩子的心灵生来就是一块“白板”,不具善恶性,具有可塑性,父母对其进行怎样的教育,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父母对待孩子应该是宽严相济的,洛克也强调了父亲具有的威严,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等,认为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有效而且更能培养出优秀的绅士。在这以后,也有人文主义的教育家提出孩子生来本善,受到家庭社会不良风气的沾染影响了本性的发展,教育要使人向善。这种幼儿家庭教育的思想一直是近代英国上层阶级所喜欢的教育方式,贵族都愿意让子女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幼儿学校的幼儿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性,以免误入歧途,为下一阶段的生存做准备。麦克米伦姐妹更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养护,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是不同的幼儿教育思想同时存在,英国的幼儿教育才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可以及时有效的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多样化的发展中稳定前行。
(四)等级性
等级性是英国教育历史久远且影响深远的重要特点之一。自近代之前开始,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就非常大,贵族或者说上层阶级的子女所受的教育与下层人民的子女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英国公共教育体系为完成之前,家庭教育一直是贵族及上层社会子女所享受的教育方式,在家中接受教育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下层儿童之所以能够受到极少的教育大多是因为宗教的慈善性质,只是为了生存。
直到18、19世纪,英国政府对教育事业采取放任政策,英国统治阶层内部仍然认为教育是上层阶级的特权,普通民众不需要受教育,担心过多对人民进行教育会在民众心中种下改变命运的种子,从而对政权的稳固产生威胁。一些教育家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也是针对贵族的,例如艾利奥特、洛克的绅士家庭教育思想,思想的提出都是站在他们各自的阶级立场上,为培养下一代的贵族而提出的。上层人士已经对幼儿教育思想理论有较深的认识,绅士幼儿教育思想一直都是贵族子弟所提倡的,这种教育等级性与阶级性也是英国近代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洛克的绅士家庭教育思想长时间内对英国幼儿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18世纪19世纪贵族上层人士最喜欢选择的幼儿教育方式。19世纪欧文和20世纪的麦克米伦姐妹的幼儿教育思想都是针对下层社会的子女,教育目的是为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品德培养,以使这些儿童能够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作为欧文幼儿教育思想的宣传者怀尔德斯平还专门提出了不同阶级的子女应该各自接受不同的教育。德国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传入英国,部分上层人士愿意把幼儿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下层儿童一般是在普通的幼儿学校,逐渐形成一种双轨制局面,也表明近代英国幼儿教育思想演进的等级性。
二、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一)教育实践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泉
教育思想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反过来丰富改进教育思想。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稳步发展,与教育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几乎每一个倡导幼儿教育的人,都创办了不同形式的幼儿学校机构,在对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丰富及完善其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随之发展。
19世纪初期欧文创办幼儿学校,是英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年幼儿童,对其进行性格、体育等方面的教育,设置基本课程,注重户外活动,欧文的教育实践有其必须的时代矛盾和背景,当时英国幼儿教育尤其落后,除了少数贵族子女,普通贫民的儿童是得不到正常的幼儿教育的,不少
年幼儿童流落街头,养成许多不良品性,甚至是违法乱纪,扰乱社会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初期的幼儿学校实践为解决当时的问题给予了不小的帮助,并且在同道之人的宣传帮助下,形成了一场幼儿学校运动,为幼儿教育思想经验的积累铺垫了实践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怀尔德斯平对幼儿学校的普及和思想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规定英国5岁以上的儿童接受公共教育,而5岁以下的幼小儿童受到忽视,无人看管,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教育,麦克米伦姐妹热心公益事业,开办诊所为幼儿提供疾病预防的帮助,随着诊所的日渐发展,开办了英国保育学校,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灵成长。麦氏姐妹的做法也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加速了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对英国幼儿教育保教结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历史在不断的发展,教育史也在不断的更新,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教育实践为土壤,不同的时代对人的发展需求有不同的追求,人是个体的人,同样也是社会的人,离开他人构成的整个社会,单独的个体存在是缺少人类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的。在考虑当下教育实践及其思想的同时,也应该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离开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的发展,只谈教育理论是不切实际的。
(二)正确的儿童观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
正确的儿童观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思想兴旺发达的不竭之源。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如果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而是歪曲、病态、片面地看待,在这种儿童观下产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必然走上死胡同。英国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在文艺复兴以后发展速度较快,儿童观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会发现儿童这个独特群体的真正存在,不会认可儿童本身的价值,不会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角度为儿童本身的发展考虑,也就不会产生有生命力的幼儿教育思想。不管是古代先贤,还是近代幼儿教育的实践者与改革者,都对儿童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不再片面地认为儿童只是大人的附庸。
英国的儿童观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流变,禁锢的中世纪已成为遥远的噩梦,中世纪“小大人”、“预成论”、“遗传定论”等有失公允的儿童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罪魁祸首。黑暗的世界不存在儿童世界,没有儿童的立足之地,“婴儿和儿童的高死亡率是司空见惯的现象”①,自然没有正确的儿童观。自卢梭发现儿童以后,自由主义一直是幼儿教育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随后的教育家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幼儿自由发展,提倡幼儿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儿童不是大人,应尊重儿童。这也表明成人世界对幼儿世界的了解逐渐深入。人文主义自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教育思想发展所遵循的一条主轴线。人被重视,而教育的对象是人,只要涉及到人的发展,必然以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底线。人文主义下的儿童观肯定幼儿期的价值,莫尔虚构了乌托邦的美好生活和教育,不管男女儿童,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力,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亦是国家之幸。我们不能否认英国长期的等级阶层的实际国情,上层阶级的子女与下层贫民的生活和教育往往是天壤之别的。但是研究教育思想的演变,我们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摘取那些耀世的思想成果。人文主义理念下的艾利奥特提出的绅士幼儿教育思想,他的等级观念深重,鄙视下层贫民,强调对上层男孩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行,愉快的长大,旨在培养未来的绅士。17世纪的洛克的绅士家庭教育思想影响广泛,他认为最初的几年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阐述了对幼儿体育、德育、智育的具体的做法,也申明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丰硕的,但是代价也是惨痛的,无数年幼儿童失去照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19世纪欧文的“性格养成学院”成立,欧文认为良好的性格可以通过环境的陶冶以及善意的教育得到培养。20世纪初期,英国5岁以下的儿童多数无人看管,麦克米伦姐妹创建保育学校,为幼儿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智的教育家们都是越来越重视幼儿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从“禁欲”“小大人”的错误观念里,逐渐“发现儿童”,重视儿童,肯定儿童的地位,发展儿童的潜能,为儿童自由,相信儿童的心灵,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正是儿童观的不断演变与丰富,逐渐完善着幼儿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幼儿园所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是没有什么总览的指导思想的,缺乏相对明确的幼儿观,只不过是相互模仿而已。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课程设置、教具类型等,只是照搬而已,不知其深意。英国与我国相似,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英国历史上曾轻视教育事业,从困境中开辟道路,从“禁欲”的思想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现代的进步,历程中经历幼儿性格、幼儿健康、幼儿自由、幼儿游戏、幼儿中心等的指导思想之下,建立不同的教育实践机构,推动着英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英国幼儿思想的演变,把握儿童观的演变历程,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三)交流与融合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机制
交流与融合的前提是比较,在本国幼儿思想发展的同时,关注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分析是本土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想法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相对性是一种寻求真理的探究精神,一旦某种思想形成了书面的相对的定论,实际上它一定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所以需要不同的观点碰撞、补充,产生共鸣或者质疑,再深入思考,这是教育家思想发展的途径。
首先对英国幼儿教育思想产生影响的是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育思想,英国引进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也是非常早的,引进之后,对英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英国上层阶级的子女大多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思想的引入,使英国一些富裕家庭选择把幼儿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英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发展都产生了长久的影响。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的教育思想同样引起了英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蒙台梭利也多次来到英国宣传自己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针对幼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影响了以后的幼儿教育思想,通过感官教育刺激幼儿的各种感觉,引导幼儿健康的成长,关注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这些思想在英国的幼儿教育也影响广泛。许多幼儿教育家和实践者都对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设计了不同理念的幼儿教育机构。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之后逐渐形成的,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她们也有积极的影响。虽然这些国外的教育思想在英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低谷之后还是会被人记起,有不可否认的生命力,在本国的实践中,也需要符合实际需要。英国教育相比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原因,教育曾长期滞后,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了其他的新的幼儿教育思想,与本国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逐步走上一流幼儿教育行列。不同的教育家或者是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的看法和实施会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又具有明显的共性,所以及时的交流与融合,吸收正确的思想理念,合理利用于本国的实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实践证明,教育事业应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英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统治阶级担心教育发展影响自己的统治,是教育发展停滞的主观因素,”①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一度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而后从世界霸主的地位沦为二流类的发达国家,不能不说国家政策不重视教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英国自19世纪30年代设立了专门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开始对教育实行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19世纪初,欧文创办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欧文空想社会主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思想要求用爱培养儿童健全有品德的性格,通过怀尔德斯平的传播及发展,逐渐形成一场幼儿学校运动,这种形势促进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1840年8月,英国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主要包括幼儿学校的设备、娱乐项目、身体的健康、艺术、知识常识及教学纪律等方面的内容。但是1870年在颁布《初等教育法案》时,幼儿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案规定5岁是最低入学年龄,对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属初等教育范畴,而忽视了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导致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少人问津,幼儿教育发展缓慢,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福禄贝尔教育思想在英国的引进初期,“计件付酬制度”严重影响了其思想的传播与幼儿园的发展。20世纪初期,麦克米伦姐妹的保育学校作为专门招收不满5岁幼儿的教育机构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1905年,教育院公布“妇女视学观关于公立小学不满5岁儿童报告”,报告提出为3-5岁幼儿设立保育学校以供其接受看护和教育。麦克米伦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投身幼儿教育事业,保育学校在1919年接受国库补助,可以说,保育学校之所以到如今仍是英国重要的教育幼儿教育机构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英国政府的支持愈增,英国幼儿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步入正轨,幼儿教育思想理论愈渐成熟。
因此,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历经奋斗,取得长足进步,进入21世纪,更是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且专门提到“办好学前教育”,为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教育由教会全权控制,宗教思想的局限性使得教育内容繁难而古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科技的速度极其缓慢,极大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缺失必然导致国立日衰。结语
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影响人的形式,研究教育史不仅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全方位的梳理,更是当下学习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研究教育史并不只是了解事实,更是在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对教育实践发展作深入的分析,以总结出教育学发展的一些规律。对当下的教育现象有更理性的认识,可以预见教育思想与实践发展的方向与进度,教育思想的演进是富有广度和深度的,英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与探索不仅仅是学习和生活,更是对幼儿本身的研究,在应试教育中,我们的目标更具体明确,功利性也更强,所以就容易忽视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目的;而幼儿教育不同,它给我们的教育思想一片净土,让我们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
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幼儿教育思想从野蛮的无教育状态发展到劳动工作的“小大人”,继而是培养守法有德的儿童,从以体育为重到智育为重,再到德育为先,后注重幼儿全面发展,自由生长。研究幼儿教育思想也是认识人类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方式,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兴起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一直是英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一条无形的线索,虽然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以人为本,追求人自身价值的观念从未消逝。随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和平,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思想越来越注重幼儿心理的发展以及幼儿自身的需求。从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中,我们得到诸多启示,首先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要立足于教育实践,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也应从实践中探索;其次正确的儿童观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儿童存在的正确态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与实践发展的方向与归宿;另外,在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交流与融合也是重要手段;最后,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当前阶段正是我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朝阳阶段,把握时机,勇于实践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一)中文类
1.著作
[1]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M].诸惠芳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邓特.英国教育[M].杭州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恩格斯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A].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王觉非.近代英国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6][美]戴维·罗伯兹著,鲁光桓译.英国史:1688年至今[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7]王振华.列国志·英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阿萨·勃里格斯.陈叔平,刘城等译.英国社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9]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0]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1]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3]腾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994.
[14]腾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15]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6]杨捷主编.外国教育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17]徐辉,郑继伟.英国教育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18]祝怀新.英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19]王承绪.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0]李丽娟.英国人怎样教育孩子[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
[21]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22]柯象峰,马清槐等译.欧文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3]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4]周采.比较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5]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7]魏惠贞.各国幼儿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28]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M].刘翠荣,梁忠义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29]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0]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1]霍力岩等著.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2]霍力岩等著.美、英、日、印四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4]施义慧.童年的转型—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5]阎照详.英国近代贵族体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6]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教育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论文范文.写作辅导
3 人喜欢
上一篇: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   下一篇:技工类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体系改革 上一篇:新世纪日本幼儿教育振兴策略研究   下一篇:技工类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体系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