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化战略的精神内涵与思想价值
摘要:专业化战略不仅仅是一种战略类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将专业化战略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升到价值与精神层面,从勇于取舍的决断精神、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经得起诱惑的坚守精神等五个方面剖析专业化战略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及思想价值,以期为企业战略运行提供精神力量与思想资源。
关键词:专业化战略;精神内涵;专注精神;工匠精神
专业化战略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形式,指将公司所有或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领域或环节,专注于把一个方面甚至一个点做专、做精、做优、做到极致,进而实现成长与发展的战略。尽管多元化与专业化两种战略各有利弊,在某些方面多元化战略可能还更具独特优势,但理论逻辑与企业实践都表明,专业化战略更有利于从长远、从根本上形成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整体还不强的我国企业来说,似乎更应坚定走专业化战略的道路。如:华为正是几十年来“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才最终在5G领域形成领跑之势;格力正是长期专注于空调领域,才成为该产业的领头羊。
然而,专业化战略并不是坦途,而是一条比较艰难的道路。它意味着要将主要资源甚至所有资源放到“一个篮子里”,没有退路;意味着要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专心致志、点滴积累、不断突破;意味着要持续改进、追求极致、打造精品;意味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抵制得住诱惑。对专业化战略的认识,应超越战略形式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专业化战略已不仅仅是一种战略类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乃至一种思想。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下,企业要长期坚持专业化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很强的战略定力、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精神境界、思想力量等做支撑。拥有越来越多具有专业化精神的企业,是我国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基于此,本文将专业化战略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升到价值与精神层面,从决断、专注、坚韧、工匠、坚守等五个角度剖析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挖掘其思想价值,为企业战略运行提供精神力量与思想资源。这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调整以及我国期待在更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一、勇于取舍的决断精神
战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风险的重要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企业战略涉及未来资源配置与发展的方向,企业战略出了问题,往往会导致企业元气大伤,甚至走向灭亡。如:曾经的空调巨头春兰集团,自从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就走上了衰败的不归路;曾经的胶卷巨头柯达,在“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尽管其最早发明了数码相机,但由于担心胶卷销量受影响,一直选择不大力发展数码业务的战略,结果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再想奋起直追已无济于事;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因在智能手机上的战略失误,直接退出了手机市场;等等。
企业在重大决策中往往会犹豫与彷徨,很难下定决心做出抉择。如果选择专业化战略,可能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选择了这条道路,意味着要面临更艰难的取舍。初创型企业需要决定到底进入哪个具体领域,处于困境的企业需要思考从哪里突围,成熟企业需要确定朝什么方向拓展,领导型企业需要思考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多元化企业需要选择退出哪些领域,等等。这些企业都要面临艰难的权衡,确定重点发展什么,到底将资源放到哪个“篮子”里。
正因专业化战略要求将全部或主要资源集中于某个领域,企业必须在决策中对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尽可能在多种备选方案中做出科学的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相应的方法、知识、能力与智慧。无论企业的决策能力多强、采用的方法多么科学,环境的复杂、多变决定了企业的选择并不是万无一失、一劳永逸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被放弃的方案反而可能是更优的。也正因如此,无论调研多么充分、分析多么透彻、方法多么科学,企业仍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犹豫,这是正常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关键是不能让这种情绪影响甚至左右决策。因此,在强调必要的科学性的基础上,也许更重要的是,企业还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断的精神。
在高度不确定的互联网环境中,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与其在犹犹豫豫中丧失了宝贵的机遇,还不如当机立断,坚定走一条道路的决心。任何道路都充满荆棘、艰辛和风险,都有很高的机会成本。正如雷军在小米成立十周年演讲中回顾手机业务的发展历程时所说,每一个成功背后是无数艰难的抉择,而每个抉择背后都是巨大的风险,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不冒风险的,只能直面风险,豁出去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取舍的决断还是一种信念。尽管似乎有点“豪赌”或“孤注一掷”的意味,但并不是蛮干与莽撞,也不是毫无依据的“拍脑袋”,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也表明了企业有在选定的领域内做优做强的信心与决心。
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曾站在发展方向选择的十字路口,正是有了一些关键的取舍与决策,才造就了后来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以万科为例,它本是一个成功的多元化企业,为了抓住房地产大发展的机遇,决定走专业化战略的道路,故而在20世纪90年代果断退出除房地产外的所有产业,其中扬声器厂和“怡宝”蒸馏水厂两个企业当时都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短期盈利较丰厚。万科果断将其出售转让,放弃重要的盈利点,可见是多么困难的决定。当然,后来万科的发展证明,此决策在万科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由于所有资源都集中到房地产领域,万科得以在该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万科的专业化战略发展道路还是比较顺利的,有的企业则没有这么幸运,在历经波折甚至磨难后才修成正果。以苹果公司为例,乔布斯具有相当强的决断精神,在一些关键时刻,总是勇于取舍。如在AppleⅡ如日中天、还处于成长期的时候,他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开发更能代表未来的、功能更强大的新一代电脑上,在先后经历了AppleⅢ、丽萨的失败之后,终于在Mac电脑开发上取得成功。他通过“四格战略”果断对产品线进行了缩减,退出了包括打印机、服务器、PDA在内的多项业务,坚决走专业化道路,只保留了四款计算机产品,在短期内扭亏为盈,为后续的iPhone传奇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乔布斯的很多决策都是失败的,导致其创业道路一路坎坷、无比艰难,但正是这种决断精神让他一次次从绝境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最终创造了苹果传奇。
要强调的是,没有一个战略抉择是不冒风险的。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除风险,也不是为了一味地回避风险,而是为了通过战略管理提升应对与承担风险的能力,在经营中直面风险、管控风险、降低风险,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利用好风险。风险是收益的代价,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高风险才能获取高回报。企业要创造一流的业绩与竞争力,必然要敢闯、敢干、敢创,必然要直面与战胜必须面对的风险,这也需要有决断的精神。
本文虽强调专业化精神,但并不是反对多元化战略。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是重要的战略形式,两者之间不仅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还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二、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
越是在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里,企业越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经营诀窍、品牌等核心资源,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竞争优势。然而,这些核心资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不断试错,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运气好坏,有的可能一试就成功了,有的则要尝试多种途径、经历多次失败,才能取得一次成功,运气差的甚至可能持续失败。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无机可投,唯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全身心地投入。
选择专业化战略的企业将主要甚至全部资源集中到一个领域,意味着选择心无旁骛地持续关注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情况。根据注意力基础观,企业注意力正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除有形资源外,专业化战略更将注意力这个极其重要的无形资源集中配置,意味着企业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了这种专注精神,企业才更可能发现消费者的痛点,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消费者解决问题;才更可能把准市场的脉搏,看清发展的趋势;也才更可能在为满足市场需求、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持续的高强度投入中,在不断试错中,逐步突破、点滴积累,进而形成核心技术、树立品牌形象。
任正非曾很形象地将专注做好做精一件事比喻为“磨豆腐”精神。磨豆腐的就专注于磨好豆腐,不要三心二意,只要把豆腐磨好了就很了不起,其他的事自然有其他人做。中国有十几亿人,如果大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都做好一件事,就能汇集起磅礴的力量,就能在众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形成领先优势。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也是专业化战略的力量。
以格力集团为例。它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之所以能从国内巨头林立、外资大举入侵的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崛起,其专注精神功不可没。专注让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空调领域,逐步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最初的压缩机、控制器依靠外部购买,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再到解决外部采购部件寿命短、变频模块封装生产、为变频机提供核心部件等问题。专注精神也让格力持续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在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根据其企业管理经验,指出一切科技创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市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针对经销商反映“格力空调制冷效果较好,但制热有问题”,格力经过大量观察、研究,初步分析这与空调的化霜有关,并设想根据结霜量自动设定化霜时间,拟定了“有霜即化,无霜不化,多霜多化,少霜少化”的自动化模式,经过试验,获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自动化霜模式的空调企业,并获得国际大奖。多年来,格力空调从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出发,不断攻坚克难,持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才有了今天的市场地位。
另据朱江洪的观察,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荷兰有200多家,法国有近200家。这些百年企业长寿的秘诀在于专注于某一种产品,并以工匠精神做到极致。这表明,专注的力量具有普遍性。
三、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
专注精神有助于企业通过不断试错、点滴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取得核心技术、“累积性学识”等所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资源。专注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但试错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遭遇重大挫折,尤其在将主要甚至全部资源配置到一个领域的情况下,企业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时企业如要将专业化战略进行下去,需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无论多么艰难、多大压力、多少失败,都意志坚定、毫不退缩、屡败屡战,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苹果是企业界的神话、无数粉丝心目中的偶像。但正如前文介绍的,乔布斯的创业道路并不平坦,一次次陷入困境乃至绝境,正是由于他的坚韧,才能在逆境中永葆热情、越战越勇、坚定前行,最终实现了梦想。一路走来,他那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永不止步的坚韧精神,留下一段段鼓舞人心的传奇故事,给追梦人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启迪。
乔布斯是一个极度专注的人,专注是他骨子里的东西。他始终保持对电脑科技及其发展趋势的专注,在任何情况下,都在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可能改变世界的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他关心的始终是下一代的电脑应该是什么,试图用新产品改变世界。但在Mac系列产品上,苹果和他都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乔布斯因此被苹果抛弃。在离开苹果后,乔布斯仍专注于当初的理想,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立志开发更先进的、能改变世界的电脑,但又遭遇了惨败。直到重返苹果后,乔布斯的事业才走上正轨,并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尽管乔布斯经历的各种挫折是惨痛的,但很有价值,它为苹果公司的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技术与人才资源。能够让这些教训最终变成经验与财富的,恰恰是乔布斯那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这种精神让他愈挫愈勇,持续推出领先市场的产品,尽管有时市场不接受这种产品,从而使他一次次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但也因此积累了极其宝贵的核心资源与能力,为后续的东山再起、走向巅峰积累了基础。一旦调整了市场思路,他前期积累的基础便会瞬间释放出巨大的威力。
四、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选择专业化战略的企业,由于经营领域聚焦,没有任何退路,在专注精神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意味着企业除了应具备不断试错、攻坚克难等品质之外,还应具有追求极致与完美的工匠精神,通过精雕细琢、不断打磨、打造精品,做出亮点和特色,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消费体验,赋予产品精神与灵魂,将产品塑造成文化载体、精神寄托,直击消费者的心灵,带给消费者艺术享受,进而“粘住”消费者。如瑞士钟表,正是上百年来表匠们的持续追求,将零部件做得更精密、更精致,最终做成了精品、“爆品”。瑞士钟表的价值与竞争力已远不止计时本身,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象征。
朱江洪曾在自传中提出,企业应该提倡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着力把自己熟悉的产品做好,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动下,格力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也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对产品的任何瑕疵都不放过。如:在一次市场调查中,有消费者反映,格力空调在制冷时,个别产品会出现异响。很多技术人员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但朱江洪认为这不是小事,无论如何都要攻克这一技术问题。在多方努力下,格力技术人员将出风口的几个零件改成一个整体零件,消除了不同零件因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响声。格力的形象,正是在这种精雕细琢中逐步树立起来的;格力的品质,正是在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起来的;格力的市场地位,正是在这种追求极致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要强调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更需要这种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只有精品才可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爆品”。由于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各类产品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分享消费感受,使不良企业几乎无所遁形,同时,好的消费体验也会受到极大的推崇。随着各类消费信息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递与共享,企业和产品的口碑价值更加凸显,那些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很容易引发共鸣,成为消费者追捧与“迷恋”的对象,从而很自然地成为“爆品”。
追求极致与完美没有止境。果粉们之所以曾一度对苹果产品有了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狂热与追求,就因为其提供了超出预期的消费体验,而这根
本上源于乔布斯的完美与极致主义精神。乔布斯极度关注消费体验,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全方位的精雕细琢,只要稍有不足,就会让团队改进,连“机箱的边角到底该有多圆润”这样的问题他也要花几天时间进行研究。并且,他的这种精神不只表现在产品开发方面,更是体现在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如对苹果零售店的设计方案,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楼梯、柜台、地砖的材料颜色等同样苛求完美,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从国家层面看,千千万万企业的工匠精神,将汇聚成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国家形象与制造竞争力。
五、经得起诱惑的坚守精神
企业在专业化战略的征程中,还要经得住各类诱惑,坚守自己的选择。专业化战略在逻辑上的前景值得期待,但在丰满理想的背后,必须要面对现实的骨感。一个企业长期专注于一行一业,本身要忍受枯燥与寂寞,还可能要承受风险与挫折,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纷至沓来的诱惑,有的诱惑可能还很令人心动。这对坐在专业化战略“冷板凳”上的企业来说,必须要有很强的坚守精神与战略定力,才可能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在既定的“航道”上奋斗、追寻与探索下去。
空调产业早已成为典型的红海市场,强手林立、竞争白热化、利润微薄,连当时的业内龙头企业春兰集团都向汽车、摩托车、电视、洗衣机等行业进军,这对实力相对较弱又专业化做空调的格力来说,其诱惑与挑战可想而知。但朱江洪认为,这些领域自己不熟悉,况且在空调领域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还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没有精力和资金开发其他产品。格力选择了坚守空调领域,这种抵御诱惑、不为所动的坚守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格力在空调领域矢志不渝、初心不改、长期坚守,最终通过持续的积淀,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术,有的甚至是独门绝技,从而逐步走上巅峰。
有一个说法叫“长期主义者的速胜”。有的企业一直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突然之间取得了成功,表面上似乎“速胜”,其实这种成功归因于坚守自己的领域,经历长期的聚焦、深耕、积淀,最终将积蓄的能量迸发与释放出来,这就是坚守的力量,也是专业化精神力量与思想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个企业抵制诱惑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以做强主业、掌握核心科技的价值追求、使命感和信念作为支撑。根据刘朔等对格力的研究,朱江洪将“聚焦主业”看成了对自我、企业和家乡的价值承诺,这是格力抵制诱惑的力量源泉。而任正非立志成为世界一流设备供应商的使命,让其始终朝着这个“城墙口”冲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业化战略还代表了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乃至一种气质。中国需要更多像任正非、朱江洪这样的企业家。
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启示我们,为提升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避免受制于人,要更多地补短板、固长板,在更多的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而无论是补短板还是固长板,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担当的决心、崇高的使命感,在一个领域里长期坚守,一心一意、无视诱惑,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企业的角度看,坚守未必就能取得成功,企业也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不以成败论英雄,探索的失败同样可以成为后来者的成功之母,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与传颂。
参考文献:
[1]明道.乔布斯传:神一样的男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朱江洪.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
[3]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李克.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怎么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5]徐礼伯,施建军,张雪平.企业战略转型的思维突破与路径依赖超越[J].江海学刊,2014(2):215-220.
[6]刘朔,蓝海林,柯南楠.转型期后发企业核心能力构建研究———格力电器朱江洪的管理之道[J].管理学报,2019(9):1265-1278.
[7]田涛,吴春波.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