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三只松鼠”等新兴品牌价格策略影响
![]() |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品牌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新兴品牌在价格策略制定与市场博弈中的行为提供了重要制度导向。作为中国本土快速成长的休闲食品代表品牌,“三只松鼠”等企业在营销、渠道、品牌塑造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创新力,但同时在价格定位、平台依赖、用户转化成本上仍面临挑战。本文基于三中全会政策精神,从市场机制改革、消费导向变迁与平台治理制度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政策对“三只松鼠”等新兴品牌价格策略的影响,指出企业需从“促销主导”向“价值驱动”转型,重塑品牌定价体系,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市场规则与消费者偏好。
关键词:三只松鼠;二十届三中全会;价格策略;新兴品牌;市场机制;消费升级
第一章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品牌企业价格策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重构与市场变革压力。一方面,政策层面强调价格机制市场化与企业自主权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者日趋理性、价值导向显著增强,“价格战”难以持续,新兴品牌必须重构其定价逻辑与竞争策略。
“三只松鼠”作为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典型品牌,凭借电商渠道与IP化运营迅速积累市场份额,但其价格策略多年来以促销驱动、平台依赖为主,难以支撑长期品牌溢价与利润可持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企业价格机制的制度环境提出变革性要求,对“平台—品牌—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关系重塑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围绕“三只松鼠”价格策略的政策适应问题,结合三中全会改革精神,从政府治理、市场行为与企业战略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探讨品牌企业在新时代如何构建适应政策导向的定价体系。
第二章 三只松鼠价格策略的发展逻辑与典型特征
“三只松鼠”作为“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整合”双轮驱动型企业,其价格策略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价格换规模”的促销策略(2012—2016)
初期依赖双十一、618等电商促销周期,实行大力度满减、拼团、折扣销售,通过牺牲毛利实现高频转化,快速获得市场份额。
二、“平台倒逼”的被动价格策略(2016—2019)
随着平台算法调整与流量分发机制演变,企业被动参与平台价格战,形成“低价—曝光—销量—再低价”的恶性循环,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三、“品牌溢价探索”的结构优化策略(2020—至今)
在疫情后消费理性回归背景下,企业尝试推出高端子品牌(如“松鼠小贱”)、营养定制款、包装升级系列,拉开价格层级,提升客单价,但尚未形成清晰的价值主张。
从整体来看,“三只松鼠”的价格策略仍未完全摆脱促销驱动型路径,品牌溢价机制尚不健全,对政策变化和平台规则高度敏感,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利润结构。
第三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政策导向与价格机制改革逻辑
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要素市场改革、数字经济治理、消费品市场优化等方面提出系统性安排,为品牌企业价格策略调整提供制度背景:
一、推进价格机制市场化
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形成由供需决定、企业自主、竞争有序的价格体系,限制行政干预和平台强制低价行为。
二、加强平台经济监管
提出“健全平台治理规则,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严禁利用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行为扭曲价格形成过程,增强中小企业和品牌商定价自主权。
三、鼓励消费品质升级
强调“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引导品牌消费”,政策鼓励品牌企业提升价值内容与溢价空间,从“价格取胜”转向“价值引领”。
四、保障企业经营主体地位
提出“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收益”,强调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公平定价环境与营商规则,避免市场定价权集中于平台和头部垄断企业。
这些政策方向为品牌企业“走出价格战陷阱、进入价值创造赛道”提供明确的制度空间。
第四章 三中全会对三只松鼠价格策略的实际影响
结合“三只松鼠”的市场模式与定价逻辑,三中全会政策导向对其价格策略将产生以下几方面具体影响:
一、价格管控弱化提升定价自由度
随着平台强制低价行为被治理,品牌可获得更多自主制定价格、塑造价值结构的空间,有利于开展分级定价、高端定价与组合定价策略。
二、消费理性回归推动价值型定价
政策鼓励消费品升级与品牌培育,“三只松鼠”需淡化“价格换流量”的模式,提升产品功能、包装、文化附加值,以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的定价合理性。
三、平台治理改革降低低价竞争外部压力
平台限制头部品牌的“竞价排位”机制将被审慎审查,品牌方不再必须依赖压低价格换取流量资源,倒逼企业通过用户满意度、复购率等非价格指标获取优势。
四、政策激励品牌建立长期定价模型
在政府推动质量监管与产品标准体系完善背景下,品牌需构建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目标用户预期+价值锚点”的长周期价格模型,走向稳定与战略型价格管理。
第五章 新兴品牌价格策略的优化建议
结合三中全会政策趋势与三只松鼠当前价格体系短板,建议从以下四方面优化定价策略:
一、从价格主导向价值导向转型
品牌应重新定位定价依据,将价格锚定于品牌文化、功能差异与用户价值感知,不再盲从平台引流逻辑,实现“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
二、构建产品矩阵内价格梯度结构
通过“基础款—功能款—高端款”的产品分层设定,拉开价格区间,形成多层次消费满足,提高整体利润结构的抗压能力与调整灵活性。
三、推动价格+服务打包组合策略
通过“价格+会员权益”“价格+定期配送”等方式建立高粘性消费路径,以提升客户长期价值并降低对单一价格促销的依赖。
四、建立数据驱动型动态定价系统
借助用户画像、行为标签与市场反馈数据,构建智能价格调控机制,实现对不同客户群体、渠道与时段的差异化、动态化定价,提升价格响应效率与精准度。
结论
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市场决定性作用”“规范平台定价机制”与“增强企业自主权”构成了品牌价格策略转型的重要制度基础。“三只松鼠”等新兴品牌应充分抓住政策释放的定价空间,摆脱“流量导向”“促销依赖”的短期行为,构建基于品牌价值、用户认同与产品创新的稳健价格体系,实现从跟随竞争向主导竞争的战略跃升。未来,品牌价格策略的核心不再是“便宜”,而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