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与验证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BEI(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手段,选择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取134份胜任特征词开放式问卷,并根据绩效标准选取普通组和优秀组被试各15名进行BEI,根据结果进行分析,构建初始模型;其次,根据得出的11个胜任特征词编制预测版自评问卷并发放,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预测问卷的题目进行修改得到《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正式版,在辽宁地区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发放问卷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验证其信效度;最后进行了被试在性别、年级和参加活动情况3个维度的差异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模型是多维度的,由思维方式、人格品质、专业能力、自我管理、成就特征、人际交往6个维度组成;
(2)本研究编制的自评问卷信效度较好,在优秀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选拔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3)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总体水平较佳,在性别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6个维度上均存在年级差异,各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大四学生优于其他3个年级;胜任特征水平随着参加实践活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模型;BE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1
1.3研究意义......................................................................................................................2
1.3.1理论意义............................................................................................................2
1.3.2实践意义............................................................................................................2
1.4研究假设......................................................................................................................2
1.5创新之处......................................................................................................................2
2文献综述................................................................................................................................4
2.1胜任特征概述..............................................................................................................4
2.1.1胜任特征的起源................................................................................................4
2.1.2胜任特征的概念................................................................................................4
2.2胜任特征模型的相关研究..........................................................................................5
2.2.1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5
2.2.2胜任特征模型的几种理论................................................................................6
2.2.3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8
2.2.4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9
2.3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相关研究........................................................................11
2.3.1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概念界定..........................11
2.3.2国内外相关研究..............................................................................................11
3研究一: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13
3.1研究目标....................................................................................................................13
3.2研究假设....................................................................................................................13
3.3研究设计....................................................................................................................13
3.3.1研究被试..........................................................................................................13
3.3.2研究过程..........................................................................................................14
3.4研究结果....................................................................................................................16
3.4.1工作说明书......................................................................................................16
3.4.2胜任特征词开放式问卷研究结果..................................................................17
3.4.3BEI访谈结果...................................................................................................18
3.5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初始模型的构建................................................21
4研究二: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的编制与验证..........23
4.1研究目标....................................................................................................................23
4.2研究假设....................................................................................................................23
4.3研究设计....................................................................................................................23
4.3.1预测版问卷研究被试......................................................................................23
4.3.2正式版问卷研究被试......................................................................................24
4.3.3研究工具..........................................................................................................24
4.3.4统计处理..........................................................................................................24
4.3.5研究过程..........................................................................................................24
4.4研究结果....................................................................................................................25
4.4.1预测版自评问卷的项目分析..........................................................................25
4.4.2预测版自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28
4.4.3正式版自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29
4.4.4正式版自评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34
4.4.5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35
4.4.6问卷及模型的效度分析..................................................................................36
4.5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特点............................................37
4.5.1总体特点..........................................................................................................37
4.5.2在性别上的特点..............................................................................................38
4.5.3在不同年级之间的特点..................................................................................39
4.5.4在学生活动上的特点......................................................................................40
5分析与讨论..........................................................................................................................41
5.1胜任特征模型价值.....................................................................................................41
5.2胜任特征模型分析....................................................................................................41
5.2.1思维方式...........................................................................................................41
5.2.2专业能力...........................................................................................................42
5.2.3人格品质...........................................................................................................42
5.2.4自我管理...........................................................................................................43
5.2.5人际交往...........................................................................................................43
5.2.6成就特征...........................................................................................................44
5.3与中学语文教师的胜任特质比较............................................................................44
5.4行为事件访谈的应用分析........................................................................................45
5.5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自评问卷结构分析........................................46
5.6关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分析....................................46
5.6.1总体特点分析..................................................................................................46
5.6.2性别差异分析..................................................................................................46
5.6.3年级与参与活动差异分析..............................................................................47
6不足与展望..........................................................................................................................48
6.1本研究的不足............................................................................................................48
6.1.1研究方法的不足..............................................................................................48
6.1.2研究被试选取的不足......................................................................................48
6.2本研究的展望............................................................................................................48
6.2.1改进研究方法..................................................................................................48
6.2.2扩大取样范围..................................................................................................48
7结论......................................................................................................................................49
参考文献..................................................................................................................................50
1引言
1.1研究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历史最悠久、也最普遍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才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才和扎根教育的教师,也需要基于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各类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的基本素质才能,未来专业从事中文、文学教育、研究等社会工作的基础型人才(耿合刚,2017)。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更应该同时具备着学术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王倩,2020)。21世纪以来,大学不断增加,入学人数日渐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激增。随着人才需求的社会转换,该专业的就业状况越来越严峻。与各类名校相比,普通师范院校往往受到学校所在城市发展的限制,加上相对缺少相关的政策扶持,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紧张(冯海英,2019)。现在有数量庞大的非师范生介入教育行业,就业的竞争对手数量日益增加,就业市场需求萎缩,部分学生就业能力弱,就业期望过高(徐玉枝,2017),以上这些原因都使得普通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日渐坎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复合性和应用性。当今社会,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专业都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果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和从业者想获得更好的前景,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相关课程,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自我能力。在本研究中,将利用相对成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几个角度来尝试性的解释和回答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能力。胜任特征模型的相关技术在选拔和考核人才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本研究将其应用到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创建胜任特征模型且编制了施测简便,结构合理,信效度良好的自评问卷,对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培育、日常管理以及自我提升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1.2研究目的
目的一:构建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
目的二:验证胜任特征模型结构,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群体的胜任特征水平,为今后的管理、培育提供根据。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丰富了胜任特征的研究范围
本研究进一步充实和扩展胜任特征模型的综合研究,使研究对象更加详细和准确,从理论上支持后续的大学生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2)为选拔和培养出素质较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大学生的选拔和培养问题一直一来是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局限于理论水平,且缺乏针对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具体研究。本文从胜任特征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胜任特征模型,分析了各个维度的详细内容和模型的内在结构,希望可以为甄选和培养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提供指导。
1.3.2实践意义
(1)有助于优化现有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方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研究者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本研究总结了目前优秀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特征和能力,为进一步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和选拔过程向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为大学生提供了提高学生自身品质和能力的参考方向。
(2)有助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提高能力素质
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都把从事基础教育行业作为自己唯一的求职目标,这在无形之中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就业方向设下了限制。因此,本研究得出的内容胜任特征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应该改进的内容,对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来说,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广泛的就业前景。
1.4研究假设
假设一: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模型是多维的;假设二:编制的自评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且内容结构清晰合理;
假设三: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水平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1.5创新之处
(1)本研究的对象选择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国内关于胜任特征的研究中,在教育领域通常选择大学生整体或者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其细化,使研究总体更充实;
(2)在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后了解到,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其培养方法,缺乏对该群体中优秀成员的个人能力特质的研究,在本科生培育和高校日常管理等方面可以参考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对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水平的探讨,可以使教育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该群体及其未来前景。
2文献综述
2.1胜任特征概述
2.1.1胜任特征的起源
胜任特征(Competency)最早是一个拉丁语词汇,也有学者将其译作胜任力,在古罗马时代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当时人们为了选拔“一名好的罗马战士”,采用剖面解析图来进行说明。尽管古罗马人并未意识到剖面图与胜任特征的联系,也没有将胜任特征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进行研究,但是现代人普遍认为这是胜任特征的初步雏形。
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研究者开始采用科学的手段对胜任特征进行研究。,Taylor采用“时间-动作研究”(TimeandMotionStudy)的方法,为了得出对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用简单的步骤来拆分相对复杂的操作程序。在这项研究中,胜任特征通常指的是那些可以直接观察的操作技能和体力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人体工效学等学科都受到了Taylor的影响。当今社会使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正是其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cClelland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并定义了“胜任特征”的概念。他对美国新闻署(USIA)的50名高层官员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EventsInterview,BEI)。从BEI结果中发现,获得较高绩效所需的胜任特征是“跨文化之间的人际感受性、政治判断能力以及他人的积极期待”等被忽视的潜在人格特性而不是熟悉的知识技能等表面特征。因此,McClelland(1973)在《美国心理学家》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提出应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测量智力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的管理者们通常采用智力测验的结果作为选拔员工的标准,这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弊端:不仅不能有效地预测员工未来的绩效水平,更不能根据这一结果预测员
工的人生成败,同时对社会底层人士等少数群体也相对不公平。人们真正开始广泛接受胜任特征这一概念,是由于Boyatzis(1982)出版的《胜任的经理人》以及Revan(1984)出版的《现代社会的胜任》,这两本著作将胜任特征从学术领域引向实践领域,逐渐被各类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所接纳并运用。1996年,McBer公司编制了囊括通用核心素质、补充及个性化通用素质、可能出现的素质3个大类及各素质等级描述的胜任特征分级词典。词典的内容经不断地研究和实践证实是非常可靠有效的(徐建平,2004)。20世纪后期,我国研究者逐渐对胜任特征领域加以关注。起初,主要是政府部门采用胜任特征来选拔人才,后来逐渐应用到各类企业招聘过程中(王重鸣,2001)。
2.1.2胜任特征的概念
自从胜任特征被提出之后,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被广泛认可的几个关于胜任特征的概念归纳如下:
1973年,McClelland认为,胜任特征是一个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概念,融合了多种能力要素,主要指个体从事某工作,处于某种环境下时,将绩效水平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的个人特质,包括知识、技术等。这些特质往往难以模仿,会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高低(McClelland,1973)。1979年,Guglielmino以高层经营者的顶级管理技能为研究对象,将胜任特征细化为3个维度:独立收集信息、进行精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概念性胜任特征;适应陌生环境,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形成交际圈的人际胜任特征;能进行合理规划和高效率完成任务的技能执行力(Guglielmino,1979)。1982年,Boyatzis认为胜任特征是个体特有的潜在特征,可以帮助满足组织的工作要求,取得出色业绩,包含个体的知识、特性、动机、技能等在内(Boyatzis,1982)。1993年,Spencer夫妇研究认为在组织中,能够区别优秀个体与普通个体的深层次特征就是胜任特征。通过科学有效的测量方法,可以识别员工的个性、动机、技能水平和个人特性(Spencer,1993)。1997年,Mirable认为,胜任特征主要指能够有效区分工作绩效高低的能力、知识等要素(Mirable,1997)。从以上国外研究可以看出,各学者都提到了胜任特征对高低绩效个体的区分作用,只是对胜任特征所包括要素的见解略有不同。
国内对胜任特征的研究出现于21世纪初。王重鸣(2002)认为,能够导致高管理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即管理胜任特征。安鸿章(2003)认为胜任特征能够将高低绩效的个体区分开来,能够符合工作要求并且确保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任务,包括动机、特质等。
虽然各位研究者对胜任特征一词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内容比较相似。研究者普遍认为胜任特征具有深层次性、预测性和效标性3个基本特征,即:胜任特征是个体人格方面的特征,是比较稳定、难以改变的;个体未来工作的绩效可以根据其胜任特征进行预测;胜任特征能够有效地将高绩效的个体与普通个体区分。
2.2胜任特征模型的相关研究
2.2.1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
McClelland(1973)着眼与胜任特征内涵的研究,提出了冰山模型以具体的展现表层和深层的特征,冰山模型包含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动机、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质这6个内容。Richard和Mansfield认为个人能否成功完成一项工作是受自己的内部特性和很多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外界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等。因此,胜任特征模型不仅要能描述个人的内部特性,也应该整合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考虑(Richard,&Mansfield.,1996)。Williams(1998)在进行全面的研究后,界定了胜任特征模型的内涵:能够支撑员工胜任其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朱博、张斌(2008)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将其定义为: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符合岗位需求的一套有层次的个人特质的总和,是对理想员工应具备的能力的描述。孙远刚(2013)提出,胜任特征模型是某一岗位的员工能够完美地完成岗位要求和职责所需要的所有胜任特征的有机结合。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研究认为,胜任特征模型是能够帮助员工完成组织内的任务并将高绩效的员工与普通员工区分开的特质的有机整合。
2.2.2胜任特征模型的几种理论
目前有3种胜任特征模型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广泛接受:
(1)冰山模型(TheIcebergModel)
冰山模型是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的。在冰山模型中,冰山的各部分表示各类的胜任特征。冰山模型的示意图形象地表现了个人能力分为表面和深层两部分。肉眼可见的、浮在海面上的部分,是个体外显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不可见的,隐藏在海面下的部分,是个体内隐的特征,包括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态度等。外显的表层部分的特征是容易被发展和改变的,而内隐的深层部分则很难被发展和改变,这些特征能够显著地影响个体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区分开高绩效个体与普通个体(安鸿章,2014)。该模型由孙远刚(2013)进行整合,具体模型图如下:
图2.1冰山模型
Fig.2.1Theicebergmodel
(2)圆葱模型
圆葱模型根据Boyatzis的个人研究提出,他采用圆葱这一形象来具体地说明胜任特
6
征的层次结构。他将胜任特征分为4个层次:外层、表层、中层和深层。如同冰山模型一样,知识、技能和经验在最外层,可以被直接地观察和测量;圆葱的表层是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比较容易被培养和改变;态度和动机分布在圆葱模型的中层,这些特质相对不容易被观察到,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被培养和发展;人格特质和价值观是圆葱模型的深层特征,个体的这两种特质都是很难被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所改变的,也不容易因为后天因素而进一步发展(Boyatzis,1982)。圆葱模型与冰山模型所包含的内容一致,但在结构上比冰山模型更具有层次性,见图2.2。
图2.2圆葱模型
Fig.2.2Onionmodel
(3)Spencer的通用特征模型
Spencer夫妇于1993提出了能够预测大部分行业取得成功所需的20个胜任特征,并将其分为6个大类,如图2.3。他认为大部分岗位的高绩效人群都具有这几种特征。Spencer的通用特征模型包括成就特征、助人特征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下有2~4种特质,共20种。Spencer夫妇认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在内的多种企业员工和管理者都符合这个通用特征模型,在选拔和培养中可以将其作为依据。
7
图2.3Spencer的通用特征模型
Fig.2.3Spencer'sgeneralfeaturemodel
2.2.3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
在胜任特征模型被提出之后,大批专家学者投身该领域探索研究,国外也有诸如Mc
8
Ber、HayGroup的专业公司在实践层面上持续推动,胜任特征模型这一理念逐渐被管理人员所接纳,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在日益增加和深入。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在20世纪晚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进入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视野,与西方国家相比,研究成果正在充实,研究范围和深度正在扩大和成长。
国内对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和教育行业两个领域:
柯翔,程德俊(2006)采用BEI的方法,以国企高层领导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国企高层领导者胜任特征模型,模型由8个因子组成,包含控制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白光林,李国昊(2012)聚焦于农民企业家研究,采用工作分析、BEI等方法,构建了中国农民企业家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个体性格和个人能力,包括管理意识、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有一些研究发现,胜任特征模型对结构化面试的信效度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胜任特征水平也能通过结构化面试被测量出来(张玮,2008)。
关于教育界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这两类对象:
汤舒俊、刘亚、郭永玉(2010)以430名国内各大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I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包含学生导向、人格魅力、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4个因子在内的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马红宇等人(2012)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问卷》并结合专家评价法探究绩优组与普通组的差异,得出包含个人修养、个性特征等6个因素在内的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史俊(2016)对师范类教师进行3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关注学生、人际沟通、建立关系和专业素养胜任特征得分较高,随时间增长各胜任特征水平逐渐提高并趋于为稳定。曲婉琳(2019)以中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得出由语文素养、基本技能、个人能力、关怀帮助、组织管理和成就特征6个因素所组成的中职语文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王远(2017)构建并验证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主动性等7个维度在内的胜任特征模型。同样有研究表明,胜任特征模型在高校班委、学生会干部选拔以及党员考察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徐进,2018;杜伟,刘晓英,张红玉,2011)。
2.2.4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随着近年来研究者对胜任特征模型领域的关注,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在实际的胜任特征研究中往往不会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将混合采用以下几种广为认可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
(1)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对所研究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任职资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观察和详细分析,最终采用清晰直白的语言表达将信息整理集合为工作说明书的过程(曹鹏飞,王尧,2012)。工作说明书应该采用精准凝练的语言展现出关于该职位的
9
关键内容。工作分析法通常运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中,通过直接或阶段性地观察了解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信息,采访所研究岗位的工作人员,获取工作岗位的细节资料,将其整合成为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说明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2)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在发展初期受到主题统觉测验和关键事件技术两种方法的影响,因此兼具二者特质,现如今受到研究者和一些人力资源公司的青睐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中(Brill,Bishop,Walker,2006)。
BEI是一种具有比较强的开放性特点的回溯式访谈技术。首先,访谈人员应当选择合适的访谈环境,为后续工作的进展和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由访谈人员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访谈纲要进行访谈,受访者需要详细地回忆并描述出成功和失败各3段经历,在此过程中访谈者要注意引导,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来帮助受访者来回忆起相关细节;最后,访谈人员将录音转为文字材料并进行编码等后续工作(贾建锋,赵希男,温馨,2009)。
在访谈中,受访者要详细描述与自身有关的关键性事件以及事件的相关细节部分。如果受采访者提供的信息脱离了访谈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STAR技术将受访者的思路带回正轨,STAR一词意味着情景(S)、任务(T)、行动(A)、结果(R)4个方面,即访谈人员可以从这4个角度提出问题来帮助受访者进行回顾(张靓,王奋,2007)。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当下各类研究中都会用到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在胜任特征模型领域的研究中,其一般步骤是:首先收集胜任特征模型的组成要素;其次为每个要素编制3~4道题目,并由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评估,确认题目表述的合理性;再次,发放问卷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比如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题目进行适当的删减和修正,形成语言清晰,结构良好的正式问卷;最终,胜任特征模型要基于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而建立(孙琰,2011)。问卷调查法因其方便、结果可量化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它成本大大低于其他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同时效率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被试的隐私。但同时问卷的结果也受到被试的情绪状况和动机的影响,如果问卷编制不能达到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结果也将影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4)专家评定法
专家评定法最重要的是要先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该团队成员必须满足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等条件。由这个专业团队的意见作为标准来对胜任特征模型的内容、层次、结构进行不断地修正,直到该专家团队评估认为模型可信度达到了一定程度为止(杜坤,2007)。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根据问卷调查或者其它方式得出胜任特征词汇结果,
10
第二,慎重选择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形成评价小组,再次委托该专家小组讨论各个胜任特征的项目。最后,根据专家小组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并进一步验证。
以上介绍的4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均优缺点并存,其比较见表2.1。在实际研究中,这几种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常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混合使用。
表2.1不同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优劣势比较
Tab.2.1Comparisonof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differentcompetencymodel
buildingmethods
方法优点缺点
BEI
问卷调查法
信效度和拟合度较高
结果可以进一步进行量化处理,效率高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参与人员的专业性水平要求较高
难以保证问卷信效度
专家评定法
工作分析法
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信息全面深入
易受主观影响
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2.3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相关研究
2.3.1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设定为普通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其中,普通师范类指除了2所双一流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7所开设双一流师范学科的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外的,办学水平至少达到培养统招专科生的要求的师范类院校,即各类地方高等师范学院校(彭贤,陈礼灶,2014)。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普通高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定义为优秀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能被测量的,能将他们与普通个体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多项胜任特质有机整合。
2.3.2国内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研究聚焦于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Reilly(1976)以跨专业研
11
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事件技术调查了化学、英语、心理等专业的近千名教师,得出了8个跨专业的胜任特征。Enright和Gitomer(1989)采用专家评定法得出了创造力和动机等7个胜任特征,这些胜任特征对研究生的学业和未来都有着重要影响。任会青(2013)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得出个人品质、个人态度、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内的大学生通用胜任特征模型。
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国内也有一部分研究聚焦于该领域:部分学者研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相关问题:冯海英对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该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就业核心能力而导致在很难在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冯海英,2015)。赵新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研究发现,该专业学生存在动机不强、信心不足的情况(赵新,乔岳罡,2020)。这些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各高校需要有针对地开设相关课程以改善这一情况。
另有一部分研究聚焦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应当具备的能力:丁晓原(2007)认为应建构具有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三维关联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阮畅(2009)对地方高校进行研究,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各种岗位的适配能力,在学习中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张玉萍(2015)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口头表达以及书面写作水平较高、现代人文修养较完善、工作素质优良3种素质。王彩萍(2007)认为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具备完善的现代人文修养,务实、深入事物实际的工作素质,出色的书面能力和沟通能力。莫山昀(2020)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3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善读,能写,会说。同时教学过程应该培养学生资助探索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要重基础、重素养、重能力,学生应当具有基础文化知识,教师职业技能,其他相关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即“一专多能”(高洪岩,2014)。黄高锋(2019)认为,要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五子”能力,即“脑瓜子”“嘴皮子”“笔杆子”“键盘子”“脚板子”,分别对应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研究都体现出了对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来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2
3研究一: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
3.1研究目标
采用胜任特征词开放问卷和BEI,收集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因素的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进行研究并构建初始模型。
3.2研究假设
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模型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结构模型,其每一个维度由数个不同的因子组成。
3.3研究设计
3.3.1研究被试
(1)胜任特征词汇开放式问卷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辽宁地区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150人发放问卷,其中获取134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89.33%,被试基本情况见表3.1.
表3.1《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词汇问卷表》被试人口学变量表
Tab3.1TheDemographicVariablesoftheOpenQuestionnaireTesters
项目类型N%
性别
学校
年级
男
女
辽宁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41
93
52
42
40
21
50
45
18
30.60
69.40
38.81
31.34
29.85
15.67
37.31
33.58
13.43
13
(2)BEI被试
根据绩效标准选取优秀组和普通组被试各15人,共30名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参与BEI访谈。被试从辽宁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中按性别和年级比例分层抽样。
表3.2BEI被试人口学变量表
Tab3.2TheDemographicVariablesofBEI
项目类型N%
性别
学校
年级
男
女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大学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0
20
12
11
7
4
6
12
8
33.33
66.67
40.00
36.67
23.33
13.33
20.00
40.00
26.67
3.3.2研究过程
(1)工作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中的资格、技能要求,以及培养方案,各科目授课内容和课程要求以及必要的基本要求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专家团队提出的意见,得出《普通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工作说明》。
(2)确定绩效标准
本研究在确定绩效标准时,专家团队建议应采取软硬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使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具体绩效标准见表3.3。
14
表3.3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绩效标准
Tab3.3ThePerformanceStandardsofNormal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ChineseLinguisticLiterature
工作职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
本学期考试成绩在年级内排名为前10%
担任学生干部或有社团活动经历或受过院级以上奖励
绩效标准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
积极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辅导员、学院教师和班级同学中评价良好
(3)选择效标组样本
以上述绩效标准在辽宁地区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选取优秀组和普通组各15名被试进行BEI。
(4)获取胜任特征因素
在本研究中,选取了问卷调查、BEI二者结合运用建立胜任特征初始模型,其中BEI是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过程如下:
①准备工作
第一,参照BEI技术的标准,制定访谈流程,编写访谈纲要、电子录音笔以及知情同意书,采访和编码小组由4名心理学研究生组成,首先决定与受访者约定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注意事项。在采访前先告知受访者将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及相关的保密规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得到受访者同意后开始采访。双盲设计在采访中被使用,也就是说,采访者和受访者都不知道有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情况存在。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对采访的关键内容进行严格的说明。对采访的长度不做限定,但为了详细记述行为事件,每次采访的平均时长大约是90分钟。
②实施访谈
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由经过BEI培训的采访者根据提前确定好的访谈纲要进行访谈并录音。
②对BEI访谈资料进行胜任特征编码
将BEI得到的访谈录音文本化。访谈小组所有人员一同编码一份访谈文本,编码过程中讨论并得出《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编码词典》的雏形。然后继续共同编码下一份文本材料,直到编码完成5份为止。在编码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不断地对编码标准进行讨论并将结果补充到编码词典中,是最终形成的正式版编码词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接下来通过一致性分析的方式选择两名成员进行后续的正式编码,参照
15
正式编码词典完成所有访谈文本的编码。
(5)对编码结果进行分析
运用IBMSPSS26.0数据处理软件,对BEI的编码结果进行分析,包括优秀组与普通组访谈长度和字数的差异分析、不同计分方法的差异分析以及编码一致性分析、以避免编码结果误差影响研究结果。
(6)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编制胜任特征词开放式问卷并发放,被试在问卷里提供的胜任特征词汇中进行选择,如有其他意见也可以补充在问卷中。回收问卷并对所有问卷中胜任特征词出现的频次及其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
(7)建立胜任特征初始模型及验证
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以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为根据,创建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初始模型,并采取一系列统计分析对其进行检验。
3.4研究结果
3.4.1工作说明书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培养计划,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情况,分析整理得到表3.4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工作说明。
表3.4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工作说明
Tab3.4WorkInstructionforNormal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ChineseLinguisticLiterature
内容具体说明
工作描述
工作规范
职位说明
在普通师范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大学生
①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责任感,身
心健康水平和国家认同感等;
②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能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
学术研究,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③
④ 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修满规定学分,无违纪现象。
①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综合实践和专业实习等;
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16
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④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
职务说明
资格说明
①
②③①②③
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获得学业和品德上的公正评价,取得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助贷学金;
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
高考成绩达到入学当年专业分数线且被录取;
个人素质高,心理健康;
遵守学校和学院的管理规定,完成学习任务。
3.4.2胜任特征词开放式问卷研究结果
本阶段发放了胜任特征词汇开放式问卷,对回收的134份调查问卷各词汇被选择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3.5所示。
表3.5开放式问卷结果统计
Tab3.5Openquestionnaireresultsstatistics
排序胜任特征频次排序胜任特征频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专业知识与技能
自信心
语言表达
独立思考
专注
自律
计划性
认真负责
探索精神
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
态度积极
103
92
83
78
75
73
62
60
60
54
50
47
13道德素养39
14职业兴趣34
15热爱集体34
16关爱他人31
17责任感29
18合作能力25
19适应能力24
20压力管理21
21坚忍不拔20
22成就动机17
23领悟能力16
24反思内省15
17
3.4.3BEI访谈结果
(1)访谈长度的分析
本阶段在访谈人员的认真工作和受访者的积极配合下,共得到30份有效的录音文本,录音时长在2986秒(约为50分钟)至4343秒(约为70分钟)之间;将录音转化为文本后,文本长度在7989字至14789字之间。为验证访谈时间和文本长度是否造成了优秀组和普通组之间的差异,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3.6。优秀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文本长度对二者的差异不构成影响。
表3.6优秀组与对照组文本长度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3.6Textlengthindependentsamplet-testofexcellentgroupandcontrolgroup
访谈长度
优秀组 对照组 t
M SD M SD
时长
字数
10725.47
3769.33
2045.08
356.98
10541.60
3841.13
1798.12
363.95
.262
-.547
(2)编码者的一致性信度分析
在开展正式编码工作之前,需要对选定的两位编码人员进行归类一致性系数(CA)和评分者信度(R)检验,通过这两个指标判断不同编码对于相同访谈资料的编码一致性程度(徐建平,2004)。归类一致性信度公式为CA=2S/(T1+T2),其中T1和T2为两个编码人员各自的编码数,S为二者相同的词数;评分者信度公式为R=n*CA/[1+(n-1)*CA](Winter,1992),其中n为编码人数。两个指标的统计结果如下表3.7。
结果表明,CA在0.553-0.711之间,总的CA为0.638。R在0.712-0.831之间,总的R为0.779。与以往的研究(戴雨霏,2020;孙慕,2017;施镜,2013)比较,数值均在接受范围之内,说明这两名编码者的编码结果可信。
表3.7编码者一致性信度检验
Tab3.7Coderconsistencyreliabilitytest
文本编号T1T2SCAR
1
2
3
25
30
23
28
27
26
18
19
15
0.679
0.667
0.612
0.809
0.800
0.759
18
4
5
6
7
8
9
10
总计
19
24
27
20
29
30
22
249
21
23
31
25
26
24
25
256
12
15
20
16
16
17
13
161
0.600
0.638
0.690
0.711
0.582
0.630
0.553
0.638
0.750
0.779
0.816
0.831
0.736
0.773
0.712
0.779
(3)不同记分方式与访谈长度的相关分析
在胜任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可以采用频次、平均等级或者最高等级三种计分方式来构建胜任特征模型,为研究到底是哪种计分方式更为稳定,对访谈长度的影响更小,对它们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如下表3.8。
表3.8不同记分方式与访谈长度的相关分析
Tab3.8Correlationanalysisbetweendifferentscoringmethodsandinterviewlength
胜任特征
相关系数
频次平均等级最高等级
专业知识与技能
自信心
语言表达
独立思考
专注
自律
计划性
认真负责
探索精神
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
0.167**
0.428
0.669*
0.519
0.353*
0.479
0.749*
0.492
0.375
0.777*
0.671
0.608
0.441**
0.336
0.339
0.488
0.333
0.646
0.135
0.258
0.739
0.224
0.101
0.247*
0.726
0.362
0.295
0.664
0.781**
0.216
0.484
0.305
0.631**
19
态度积极
道德素养
职业兴趣
热爱集体
关爱他人
责任感
合作能力
适应能力
压力管理
坚忍不拔
成就动机
领悟能力
反思内省
0.261
0.713*
0.501**
0.605
0.552*
0.115
0.428
0.380
0.167*
0.447
0.588
0.470
0.565
0.484
0.520**
0.463
0.848
0.592
0.408
0.407
0.690
0.143
0.330
0.605
0.582
0.280
0.570
0.514
0.386**
0.633
0.376
0.553*
0.279
0.598
0.229
0.342
0.685
0.310
0.440
注:*p<.05,**p<.01
结果显示,文本长度与频次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的胜任特征词汇有9项,与平均等级的相关有2项,与最高等级的相关有5项。在Hay、Mcber公司的研究和国内时勘、孙远刚等人的研究中,均显示计分方法选择胜任特征词的平均等级有良好的效果。显然文本长度与编码词汇的平均等级之间的影响最小,因此,本研究的计分方式选择为平均等级。
(4)BEI访谈词汇差异性检验
对两组被访谈对象的平均等级分数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结果见下表3.9。
表3.9优秀组与普通组平均等级的差异性检验
Table3.9Differencetestofaveragegradesbetweentheexcellentgroupandtheordinarygroup
胜任特征描优秀组普通组
述词MSDMSD
自律认真负责
关爱他人
4.15
3.70
3.95
0.823
1.897
1.287
2.60
3.60
3.45
3.084
1.350
1.524
3.071*
0.272
1.586
20
学习能力
压力管理
自信心
热爱集体
逻辑思维
语言表达
适应能力
领导能力
责任感
计划性
坚韧不拔
专业知识与
能力
探索精神
独立思考
专注
态度积极
合作能力
职业兴趣
道德素养
领悟能力
3.90
3.75
3.50
3.95
3.80
4.20
3.35
3.30
3.90
2.40
3.20
4.30
3.90
4.05
4.35
3.65
3.95
4.00
3.95
3.70
1.317
1.716
2,160
1.449
1.838
0.966
1.889
1.578
0.789
1.751
1.430
0.516
1.751
0.738
0.675
1.703
1.449
1.155
0.738
1.075
3.05
3.55
2.30
3.75
2.70
2.75
2.80
2.70
3.50
1.10
2.20
3.20
3.05
3.00
3.50
1.95
3.05
3.95
3.65
3.05
1.449
1.663
2.591
1.509
2.716
2.718
1.578
1.897
1.333
3.084
3.273
1.663
1.853
1.054
1.414
2.998
2.025
0.568
1.059
1.197
2.746*
0.529
2.250*
0.605
2.121*
3.179**
1.414
1.538
1.633
2.318*
1.771
4.539***
2.109*
5.161***
3.431**
3.118**
2.286*
0.246
1.470
2.555*
注:*p<.05,**p<.01,***p<.001
3.5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初始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优秀组和普通组访谈数据的差异性检验,结合开放式问卷数据,确定了11项胜任特征词汇,经过专家组讨论归纳整理如下图3.1。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
图3.1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初始模型
Fig.3.1Initialcompetencymode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collegestudents
22
4研究二: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的编
制与验证
4.1研究目标
以研究一得出的胜任特征初始模型为基础,编制《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对其信效度进行验证,并对被试的性别、年级、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4.2研究假设
(1)《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信效度好;
(2)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具有合理的结构。
4.3研究设计
4.3.1预测版问卷研究被试
此次测试的被试选取辽宁地区3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出问卷150份,获得135份有效问卷。预测试被试的基本信息如下表4.1所示。
表4.1预测版问卷研究被试人口学变量表
Tab4.1DemographicChangeScaleoftheSubjectsinthePredictiveQuestionnaire
变量类别N%
性别
学校
年级
男
女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大学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28
107
59
40
36
33
42
30
30
20.7
79.3
43.7
29.6
26.7
24.4
31.1
22.2
22.2
23
4.3.2正式版问卷研究被试
被试从辽宁地区3所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共发放问卷270份,获得248份有效问卷,基本信息如下表4.2。
表4.2正式版问卷研究被试人口学变量表
Table4.2DemographicChangeScaleofSubjectsintheFormalQuestionnaire
变量类别N%
性别
学校
年级
男
女
辽宁师范大学
鞍山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68
180
108
78
62
60
54
68
66
27.4
72.6
43.5
31.5
25.0
24.2
21.8
27.4
26.6
4.3.3研究工具
(1)《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预测版)》;
(2)《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正式版)》。
4.3.4统计处理
使用IBMSPSSStatistics26.0与IBMSPSSAmos23.0进行数据分析。
4.3.5研究过程
(1)预测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根据研究一构建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11项胜任特征,包括自律、学习能力、自信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计划性、专业知识与能力、探索精神、独立思考、专注、态度积极,针对每个胜任特征编制4个题目,题目语言要清晰、无歧义、易于理解,经过汉语言文学和心理学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审阅,将不合适的题目删减,形成包含39道题目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预测问卷。问卷采用1~5
24
评分的5点计分方法,数字越高代表问题描述越符合被试情况。选择辽宁地区的3所普通师范类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发放问卷并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预测版问卷题目进行调整。
(3)正式版问卷的编制与验证
根据预测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编制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问卷正式版,正式问卷中共包含27道题目,在辽宁地区的3所普通师范类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中发放,对其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以得出胜任特征模型。根据正式问卷的结果探究研究对象在性别、年级和参加活动的特点。
4.4研究结果
4.4.1预测版自评问卷的项目分析
问卷采用临界比和相关系数两个指标来检验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优秀组被试和普通组被试之间存在的差异。
(1)临界比
回收问卷后,降序排列量表总分,分数在前27%和后27%的受试者分别命名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吴明隆,2003),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见下表4.3。
表4.3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b4.3Independentsamplet-testresultsofhighandlowgrouping
高分组低分组
编号
MSDMSD
t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Q10
4.38
4.85
4.30
4.85
4.38
4.85
4.38
4.88
4.23
4.35
.506
.376
.475
.376
.521
.376
.496
.302
.439
.631
3.08
2.85
3.58
2.92
2.85
2.77
2.62
3.03
2.78
2.54
.4946.668**
1.0688.369**
.4863.381**
.4558.180*
.9875.000**
.59910.590***
.8706.339**
.8327.667**
.4947.141**
.66014.433***
25
Q11
Q12
Q13
Q14
Q15
Q16
Q17
Q18
Q19
Q20
Q21
Q22
Q23
Q24
Q25
Q26
Q27
Q28
Q29
Q30
Q31
Q32
Q33
Q34
Q35
Q36
Q37
Q38
Q39
4.23
4.56
1.92
4.75
4.67
1.46
4.54
4.48
4.27
4.15
3.98
4.45
4.38
4.56
4.18
1.46
3.96
4.65
4.12
4.34
4.25
4.54
4.08
4.35
3.37
2.75
4.22
4.18
2.72
.434
.607
1.038
.376
.506
1.127
.519
.374
.507
.476
.602
.891
.428
.374
.780
1.127
.486
.376
.506
.304
.516
1.108
1.038
1.137
.588
.231
.208
.770
.408
3.12
2.65
2.46
2.32
2.77
3.15
2.32
2.38
2.92
2.69
2.79
2.54
3.32
3.00
2.23
3.00
3.15
2.77
3.05
2.58
2.45
3.54
3.46
3.05
3.16
3.00
1.98
2.30
2.10
.6415.359**
.37620.679*
.877-1.429
.55510.765**
.8165.980**
.585-4.859**
.72510.288**
.4989.078*
.4947.452**
.7519.248**
.6895.191**
.36010.954**
.7514.287**
.69410.286*
.4999.899**
.577-4.382**
.8014.684**
.8328.203**
.4087.675*
.8438.151**
.4457.385*
.5192.907*
.9671.564
,6553.976**
.3221.700
.203-1.238
.76215.630**
.65411.767**
.3762.442*
注:*p<.05,**p<.01,***p<.001
26
由表可以看出,Q13、Q33、Q35、Q3这4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因此将其删除,还剩余35道题目。
(2)相关系数
各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D)可以说明该题目的鉴别水平高低。本研究中保留D值大于0.4的题目,将鉴别水平较低的题目删除,结果见表4.4。
表4.4各题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
Tab4.4Correlationcoefficientbetweenscoresofeachquestionandtotalscores
题目D题目D
Q1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Q10
Q11
Q12
Q14
Q15
Q16
Q17
Q18
Q19
.617**
.681**
.646**
.706**
.683**
.777**
.689**
.692**
.616**
.814**
.640*
.794**
.768**
.666**
-.480**
.599**
.782**
.696**
Q20
Q21
Q22
Q23
Q24
Q25
Q26
Q27
Q28
Q29
Q30
Q31
Q32
Q34
Q37
Q38
Q39
.800**
.651**
.819**
.573**
.706**
.746**
-.496**
.661**
.772**
.722**
.740**
.711**
.283*
.504**
.264*
.164**
.211*
注:*p<.05,**p<.01
由表可知,Q32、Q37、Q38、Q39这4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低,说明它们的鉴别水
27
平低,故将其删除,保留余下的31题。
4.4.2预测版自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常采取降维的方法将预测问卷的题目进行整合得出几个维度,以便于进一步验证如何胜任特征模型以及后续对于胜任特征模型各个维度的分析与讨论。以上一步项目分析结果为基础,继续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此之前首先要完成预测问卷数据的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4.5预测问卷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Tab4.5KMOvaluesofthepredictionquestionnaireandBartlettsphericaltestresults
KMO.741
Approx.Chi-square
Bartlett球形度检验df
sig
2634.194
561
.000
预测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可求出KMO值是0.741,满足研究条件,并对其完成了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p值小于0,05,这意味着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中,本研究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将数据进行反复旋转排列,舍弃所有不
符合要求的题目,例如,舍弃在两个因子上载荷非常相近的题目等。根据要求共删减Q23、Q27、Q28、Q30这4题,剩余27题形成正式问卷,因子载荷如下表4.6。
表4.6预测问卷各因子载荷
Tab4.6Forecastthefactorloadsofthequestionnaire
各因子载荷量
项目
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
Q8
Q12
Q18
Q24
Q20
Q6
.794
.786
.747
.709
.708
.706
28
Q14
Q4
Q10
Q22
Q31
Q11
Q9
Q29
Q25
Q19
Q7
Q3
Q1
Q21
Q17
Q26
Q34
Q16
Q5
Q2
Q15
.687
.675
.615
.536
.451
.748
.736
.645
.565
.541
.812
.699
.479
.823
.737
-.882
.878
-.830
.728.624
.588
4.4.3正式版自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1)可行性检验
对正式版自评问卷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如下表4.7。
29
表4.7正式问卷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Tab4.7KMOvaluesoftheformalquestionnaireandBartlettsphericaltestresults
KMO.770
Approx.Chi-square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df
sig
1815.060
351
.000
由表4.7可知,正式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可求出KMO值是0.770,满足研究条件,并对其完成了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p值小于0,05,这意味着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因子分析。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完成了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的27个项目的主成份因子分析,得到如下图所呈现的碎石图,曲线在第七个成分之后趋于平缓,最大拐点出现在第七个成分上,因此保留前6个主成分。碎石图如图4.1。
图4.1碎石图
Fig.4.1ScreePlot
根据因子载荷表显示,前6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7.433%,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各因子载荷量如下表4.8。
30
表4.8正式问卷各因子载荷量
Table4.8Loadquantitiesofeachfactorintheformalquestionnaire
各因子载荷量
项目
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
Q8
Q4
Q19
Q6
Q2
Q12
Q10
Q17
Q13
Q18
Q11
Q26
Q25
Q23
Q3
Q7
Q22
Q21
Q20
Q16
Q1
Q5
Q9
Q14
.848
.771
.661
.653
.582
.577
550
.521
.494
.
.761
.752
.720
.588
.521
.714
.687
.680
.473
.776
.717
.541
.799
.587
.515
31
Q24
Q27
Q15
特征根
方差解释率
累计方差解释率
4.659
17.257
17.257
3.991
14.781
32.037
3.457
12.804
44.841
3.024
11.198
56.039
2.923
10.827
66.866
.714
.670
.766
2.853
10.566
77.433
(3)确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并命名
结合对正式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在反复斟酌后本研究认为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由6个因素组成,对各因素解释如下
因素1:包含第8题、第4题、第19题、第6题、第2题、第12题、第10题、第17题、第13题9个项目。项目涉及是否能够进行逻辑思维,更擅长抽象思维还是具象思维,是否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对问题有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是否过度依赖别人的看法和建议,考察了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命名为思维方式。
因素2:包括第18题、第11题、第26题、第25题、第23题5个项目。项目涉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能否灵活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能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考察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命名为专业能力。
因素3:包括第3题、第7题、第22题、第21题4个项目,项目涉及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否保持积极心态,是否能够乐观面对困难,能够相信自我肯定自我,有充足的自信心应对问题,考察了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等方面,命名为人格品质。
因素4:包括第20题、第16题、第1题3个项目,项目涉及是否对自我有一定的要求,能否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能否做到精神专注,工作时有没有走神或半途而废现象,考察了自律程度和专注度等方面,将其命名为自我管理。
因素5:包括第5题、第9题、第14题3个项目,项目涉及能够跟他人顺畅沟通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否有较好的沟通风格,能够跟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考察了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命名为人际交往。
因素6:包括第24题、第27题、第15题3个项目,项目涉及是否有探索精神、上进心,以及对未来是否有规划,考察了计划性、探索精神已经是否有想要进步的想法,命名为成就特征。
(4)构建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
本研究依照研究结果,参考Boyatzis的提出的圆葱模型以及之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构建了本次普通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水果模型,如图4.2。
32
图4.2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
Fig4.2Acompetencymodelfor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
在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水果模型中,人际交往和专业能力位于水果的表皮部分。这两种能力很容易被他人察觉到,是非常明显的外在特征。人际交往是与外界交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水平高低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整体印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对人际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拥有较好的授课能力等相关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专业能力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日后学习工作的立身之本,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立足。
思维方式和自我管理位于水果模型的果肉部分。这两种能力在其他能力影响下形成,可以被观察到,付出一定的努力后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包括能否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分析能力,是否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包括自律和专注,能够辅助个体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升各项素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在BEI中被多次提及,有良好的自
33
我约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合理的安排时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克服困难和挑战,从而胜任未来的工作。
该水果模型的果核部分由人格品质和成就特征组成。这两方面的特质隐藏在最深处,比较难培养,同时难以被改变。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每一位优秀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充足的自信心,才能够应对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未来进行语文教育等相关工作。成就特征包括是否有追求上进的心态和探索精神,对未来是否有合理的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目标感和进取心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才能在学习工作中不断进步,超越别人。
4.4.4正式版自评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结果和模型之间的拟合程度进行验证,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拟合度指标(温涵,梁韵斯,2015),本研究编制的正式版问卷各拟合度结果如下表4.9。
表4.9胜任特征模型拟合度指标
Table4.9Fitnessindexofcompetencymodel
拟合度指标χ2/df
AGFICFINFIRMSEA
结果1.7830.8110.8090.8340.8070.056
由上表可知,根据温忠麟等人(2004)提出的相关标准,各个指标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意味着本研究得出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在6个维度上与问卷调查得到的实际数据结果拟合度较好。分析路径图如下图4.3。
34
图4.3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图
Fig.4.3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PathDiagram
4.4.5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为验证正式问卷的测量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选择使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具体的结果如下表4.10所示。
35
表4.10正式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Tab4.10Reliabilityanalysisresultsoftheformalquestionnaire
胜任特征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
思维方式
专业能力
人格品质
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
成就特征
总量表
.919
.894
.848
.790
.778
.762
.816
.901
.874
.830
.754
.721
.709
.808
对正式问卷完成信度分析,可求出总量表的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都是0.8以上,这意味着问卷内在一致性显著,满足研究条件。且除此之外,6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794-0.901之间,同质性信度在0.762-0.919之间,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本研究得出的正式版自评问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4.4.6问卷及模型的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编制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正式问卷的有效程度,本次研究选取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预测效度这3个指标,分析如下。
(1)内容效度
本研究得出的正式问卷的题目是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BEI结果分析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和心理学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一份比较科学严谨的问卷,发放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该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
(2)结构效度
有关研究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可以通过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各分量表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徐建平,2004)。为了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分别对问卷总分与各个因素得分进行的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4.11。
36
表4.11正式问卷结构效度分析结果
Tab4.11Structuralvalidityanalysisresultsoftheformalquestionnaire
因子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成就特征
思维方式
专业能力
人格品质
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
成就特征
总分
1
.342**
.379**
.361**
.326**
.521**
.710**
1
.469**
.280**
.464**
.528**
.740**
1
.248**
.379**
.432*
.617**
1
.208**
.362**
.756**
1
.431**.
.776**
1
.491**
注:*p<.05,**p<.01
由表4.11可知,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数值在0.191-0.578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数值在0.491-0.776之间,说明各胜任特征因素均得到良好的反应,即为胜任特征模型在不同维度的展现,问卷结构效度相对比较良好。
(3)预测校度
为验证问卷的预测效度,在编制完成后,再次使用正式问卷施测,并对受试者的情况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追踪。本研究中选取得分排名前10%的学生在一学期后进行反馈评价,发现其学习成绩、实践表现、综合素质、辅导员及同学评价均较为优秀,这意味着问卷预测效度较佳。
4.5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特点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胜任特征情况,本研究在总体特点、性别、年级、参加活动情况几个方面相继进行了差异检验。
4.5.1总体特点
对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各胜任特征因子得分及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4.12。
37
表4.12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总体情况
Tab4.12OverallCompetencyCharacteristicsofNormal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ajorCollegeStudents
因子MSD
思维方式
专业能力
人格品质
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
成就特征
3.626
4.029
3.974
4.020
4.015
2.775
.626
.654
.689
.661
.745
.462
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的平均分均在4分左右,达到了“比较符合”程度。成就特征相对较低,接近“不确定”程度。
4.5.2在性别上的特点
以性别作为自变量对《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4.13。
表4.13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性别差异检验
Tab4.13genderdifferencetestofcompetencycharacteristics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ajorcollegestudentsinnormalschools
因子 男女
t
MSDMSD
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成就特征
3.511
3.830
3.900
3.817
3.733
2.850
.714
.656
.750
.587
.799
.425
3.679
4.115
4.011
4.113
4.128
2.738
.592
.648
.674
.682
.704
.481
.995
1.640
.595
1.696
2.015
.904
如上表4.13可知,虽然男性学生在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5个维度得分上均略低于女性学生,在成就特征上略高于女性学生,但其在各
38
因素间的检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
4.5.3在不同年级之间的特点
以年级作为自变量对《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结果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如下表4.14。
表4.14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年级差异检验
Tab4.14Gradedifferencetestofcompetencycharacteristics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majorcollegestudentsinnormalschools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因子F
MSDMSDMSDMSD
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
成就特征
2.8963.3063.162
3.275
3.196
2.431
.467
.735
.701
.503
.913
.465
3.5564.1584.041
4.153
4.230
2.482
.390
.382
.402
.581
.496
.242
3.9634.3524.306
4.296
4.314
2.922
.110
.371
.208
.351
.200
.323
4.2884.4444.529
4.451
4.370
3.014
.05043.456**
.42716.541**
.37426.042**
.40718.620**
.39914.615**
.4869.726**
注:**p<.01
由表4.14的结果可见,各因子水平在年级上显示出了显著差异,并且每个因子的分数都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进一步进行LSD事后检验得到的结果显示,大四年级学生各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这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胜任特征水平会随年纪增长而提高,大四年级学生的胜任特征水平在各因子上都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见表4.15。
表4.15年级差异检验的事后比较结果
Tab4.15expostcomparisonofthegradedifferencetest
均值差
年级
Y1Y2Y3Y4Y5Y6
大二
大一大三
大四
-.660*
-1.068*
-1.392*
-.852*-1.139*
-1.047*
-.880*
-1.144*
-1.368*
-.878*
-1.022*
-1.176*
-1.040*
-1.174*
-1.118*
-.092
-.220*
-.490*
39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一
大三
大四
大一
大二
大四
大一
大二
大三
.660*
-.407*
-.732*
1.068*
.407*
-.325*
1.392*
.732*
.325*
.852*
-.286
-.195
1.139*
.286
-.092
1.047*
.195
.092
.880*
-.264
-.488*
1.144*
.264
-.224
1.368*
.488*
.224
.878*
-.144
-.298
1.021*
.144
-.155
1.176*
.298
.155
1.040
-.134
-.078
1.174*
.134
-.057
1.118*
.078
.057
.092
-.532*
-.583*
.440*
.532*
-.050
.490*
.583
.050
注:*p<.05
4.5.4在学生活动上的特点
以是否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为自变量,活动包括学生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等,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4.15。
表4.15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参与活动差异检验
Table4.15Testofdifferencesinparticipationactivitiesof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Chinese
languageandliteratureinnormalschools
参与不参与
因子
MSDMSD t
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
成功导向
3.928
4.246
4.21
4.302
4.217
2.931
.517
.514
.580
.563
.595
.326
3.093
3.642
3.563
3.528
3.639
2.682
.4296.723**
.7203.631*
.6964.071**
.5385.488**
.8622.920**
.5092.154**
注:*p<.05,**p<.01
在正式版问卷施测的被试中,参加过各类活动的学生人数超过半数,这些参与活动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没参与过活动的学生,说明各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40
5分析与讨论
5.1胜任特征模型价值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广泛开展的基础学科。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化知识,还承担着保护、传承、发扬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重担。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时代在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上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目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多选择从事基础教育行业,而当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机会少、门槛高,这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掌握新兴技术,开展顺应时代的学术研究,培养探索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可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更新和优化。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包括问卷调查、BEI,总结得出了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6项胜任特征,对于该群体自身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启发和帮助。
5.2胜任特征模型分析
本研究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结合了孙远刚教授(2013)整合的冰山模型和圆葱模型,以上述研究一得出的初始胜任特征词为依据,以BEI和开放式问卷为方法构建,经过多名应用心理学和人力资源方向专家深入细致分析,得出新颖的、适合汉语语言学生的水果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将冰山模型和Spencer通用模型进行了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仅将层次性和系统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还可以直观地解释个位置间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水果胜任特征模型包括6个胜任特征因素,分别是:思维方式、专业能力、人格品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成就特征,对这6个因素的含义、行为表现的详细分析如下:
5.2.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语言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个体认识事物的角度、方式、方法。思维方式通常分为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两种。通过分析信息的内涵和逻辑,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的内在和逻辑上的思维方式叫做线性思维。通过直观、创造性或洞察力来处理这些信息,从而形成知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叫做非线性思维(刘冰,2012)。在本研究中,主要讨论思维方式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其他类型的思维会受到逻辑思维的加强、引导和规范,因此该专业学生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水平。同时,
41
语文学科担负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的任务,所以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预备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逻辑思维这一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王卉,1998)。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要能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自身就是提高未来的一线教育教学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中同样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对大量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和整合,并总结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好的思维方式能够影响工作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多方面的形成。
在关于物理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研究中所构建的汽车模型也包括思维方式这一维度,它在模型中处于“导向器装置”的位置。该模型认为,思维方式处于专业能力和成就动机之间,对这两方面胜任特征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戴雨霏,2020),其看法与本研究较为一致。
5.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是学生通过学活动、学术研究等方法获得系统性的知识并独立进行生产、创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应当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知识两方面内容(娜荷芽,2014)。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必修与选修课程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所必备的,是未来能够顺利工作的基石,也是进行实践所必需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对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指授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学科教学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在一线教学和其他相关工作中发挥出实力(高山,2015)。理论知识支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胜任特征词汇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有约76.87%的问卷都提到了这一项特征。专业能力的形成受到思维能力和自律水平,计划性高低的影响,专业能力可以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方面表现出来。它处于水果模型的表层部分。专业能力属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性胜任特征,良好的专业能力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石。
在大部分教育领域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中,专业能力都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常位于各模型的表层(王远,2017;王臻,2020;李丹,2018)。这说明对于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育工作者来说,专业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5.2.3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指个体所具备的稳定的内在人格品质,包括自信心、积极态度等。自信心是指个体在个人能力方面的一种评估,意味着个体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持有能够优秀地完成任务的信念(车丽萍,黄希庭,2006)。积极态度主要是指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和状态。积极心态是一种有助于处理问题,应对挑战的正面态度。
42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比如学习内容晦涩难懂,生活上需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与高强度的学习相冲突,目前严重的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压力等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从容应对问题,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自信心来实现。积极的态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遇到的状况,保持平稳的心态。对于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大学生来说,拥有积极的态度相比于现在流行的“佛系”心态更有益于自身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提升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在刘曼曼(2013)关于高校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中,自信心是该模型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不管是在高校中作为学生干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还是作为普通学生面对日常学习生活,拥有良好的自信心都是非常重要的。
5.2.4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可以被认为是与自我的关系管理,是指个体自我约束的过程,包括个体的目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组织、管理等,力图实现预设的目标的一个过程。本研究中主要讨论自律等方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用人单位最需求的5种能力之一(邱晓飞,杨蕾,2011)。
自律与他律相反,是指个体主动地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中时期严格的校园管理措施后,能否更好地自律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孔庆磊,2017)。在受到高压力的外界约束的条件下,学生很难进步,只有化被动为主动,由他律变自律,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自律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充分运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比如多参与校园活动,主动进行学术研究,或者考取各项技能证书等,这些都有助于能力的发展。专注是人进行一项活动的心理状态,是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随着电子产品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学子工作过程中的诱惑变多了,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常有一些篇幅长逻辑复杂的学习内容,相比之下更容易走神。因此如果能够专注地学习工作,必定可以事半功倍,学习效率的提高,会带动个人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自我管理处于水果模型的果肉部分,受到成就特征的影响,越有上进心的学生,越能表现出良好的自律水平和专注程度。
孙晓敏、车宏生(2012)为了探究研究生复试考试维度,以国外研究生为被试进行了胜任特征研究,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中同样包含自律这一维度。考研是许多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选择的出路之一,因此优秀的汉语言专业大学生同样应该具有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达到效率最大化,以便于完成各项任务。
5.2.5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心理联系。这是个体通过特定的语言、文字、身体运动、表情和其他表达方式向其他个体传达特定信息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
43
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也能鼓励他人融入社会并做出贡献。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它与知识、技能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孙远刚,2012)。
对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到与老师同学交流,参与校园活动和学术研究,以及未来作为教师去和同事、家长以及学生沟通,处处都需要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支撑。
在胜任特征次开放式问卷和BEI中,人际交往以语言表达、合作等相关词汇的形式多次出现,它处于水果模型中的表皮部分,是容易被观察到也容易被改变的特质,受到多种方面的影响,能够使个体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
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大部份教育工作者的胜任特征模型中都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与人际交往相关的维度(王沛,陈淑娟,2008;曲婉琳,2019;李艳丽,2020)。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说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
5.2.6成就特征
成就特征是指想要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者是达到更高的水平的绩效标准。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想要更加优秀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涉及探索精神、计划性、上进心等方面。
对于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教育工作中,都需要探索精神。尤其是当下受到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必须要探索出与传统相结合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设施,吸收顺应时代潮流的最新教学理念,改革老旧僵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更好地进行语文教育。能够制定计划并遵守也是具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只有对未来有适合自己的规划,不盲目跟风,不半途而废,才能够按部就班地提升个人能力水平和各项素质。
成就特征在BEI中以探索精神、进取心等形式被多次提及,它处于水果模型中核心的、最难以被观察到、难以改变的深层部分。成就特征可以帮助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大学生找到目标与方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杨文军(2011)在关于小学班主任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中提出,成就特征处于内在动机部分,是教师是否愿意将任务完成得更好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生活到毕业以后的工作,成就动机都是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5.3与中学语文教师的胜任特质比较
陈虹进行了中学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特征研究(陈虹,2016),中学语文教师是大部分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首选岗位之一,因此对二者的结构和内容的比较具
44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研究得出了6个胜任特征项目,具体对比见表5.1。
表5.1胜任特征模型比较
Tab5.1Competencymodelcomparison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中学语文教师
自我管理
相同特征
人际交往
专业能力
专注
人际洞察力
专业素养
交叉特征
不同特征
教学能力
探索精神
科研能力
成就特征
创新能力
人格品质
从表5.1中可以看出,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胜任特征总体上是相似的,都涉及自我管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与技能,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说明二者一脉相承,都注重基础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成就特征、创新能力和人格品质方面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实际工作中和本科学习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教师更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能力: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指出,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雷国文,2020),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则更需要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进取精神,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作为师范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
5.4行为事件访谈的应用分析
在本研究中,胜任特征初始模型的构建主要采用了BEI的方法收集胜任特征数据,在收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此进行分析.
首先,访谈的过程应当更具有灵活性。在实际访谈中,虽然有详细的访谈纲要作为流程依据,但是有时候也需要访谈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比如受访者讲述其成功或失败事件时,其程度可能不足以用成败形容,那么此时访谈人员可以灵活地进行引导,例如使用“你认为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有更加让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事情吗”一类问题,使受访者对事件的程度进行进一步的考虑,以保证受访者提供的
45
信息是具有代表性的,为后续的编码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访谈人员应当对受访者提供信息的细节更加敏感,部分受访者对于事件的描述语焉不详,有可能还出现了前后描述不一致的现象,访谈人员在BEI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如果出现前后相悖的现象必须立刻进行确认,以便于帮助受访者确切地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保证访谈内容的真实性。
最后,应当尽量排除BEI当时的环境影响,每次访谈都尽量选择相同的时间地点,为访谈创设一个比较安静,私密的空间,防止环境因素影响到访谈人员和受访者,从而影响到访谈结果。
5.5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自评问卷结构分析
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编制的过程分为3步,首先通过使用工作分析、开放式问卷、BEI等方法得出了11个胜任特征词和胜任特征初始模型,其次根据初始模型编制了获得专家认可的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并采用可靠的数据处理方式对其题目进行了修改和删减,最后得出的正式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等一系列的检验方法,证实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由此可见,本研究标志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具有比较良好的结构。
5.6关于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分析
5.6.1总体特点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了本研究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总体胜任特征,该群体胜任特征的总平均分接进4分,总体水平比较理想,专业能力、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3个项目的得分较为突出,其原因经分析认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学校较为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促进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同时加上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学生人数较多,人际交流活动比较密切,再加上实践活动中该学科比其他学科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人际沟通水平也比较高;师范类院校通常管理较为严格,促进了良好的自律习惯的形成。成就特征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上进心的培养内容相对较少,教育者对进取精神的重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但总体来看大学生的进取精神随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培育模式的丰富正在不断提高(王磊,2016)。
5.6.2性别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差异进行检验,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差异并不显著,但在除了成就特征之外的5个因素得分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男女比例相差甚远是师范类院校的一个普遍特点,这一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师范类院校男生的社交活跃度有所限制,其发展机会也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略低于女生(朱红根等,2007)。
46
在成就特征方面,男生受到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表现出来的进取、拼搏心态较强于女生,但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5.6.3年级与参与活动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6个因素的得分都在随年级的提高而增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4年的本科学习经历对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活动的机会也在增加。大多学生在BEI访谈时谈到了自己在参加学生会、社团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成功经历。有人分享了自己参与综合素质竞赛,积极准备并取得好成绩的经历,在这期间他合理安排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精心准备比赛,使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展,最终达成圆满结局,各方面的素质均有所提升。
社团、学生会、公益组织、各类讲座竞赛等活动都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张冬,2007),学校应当为学生积极创设合适的环境,大力倡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
6不足与展望
6.1本研究的不足
6.1.1研究方法的不足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BEI法,来得出胜任特征模型。在使用BEI访谈法的时候,访谈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感受会影响访谈的结果,本研究中的BEI部分可能有访谈人员受培训时间不充分、访谈经验较少、访谈准备不完善等问题,可能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问卷调查法中也不排除部分被试受到社会赞许的影响,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来避免这一误差。
6.1.2研究被试选取的不足
由于研究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本实验被试选取人数相对较少,尤其是接受BEI的被试。同时由于专业现状导致男被试远远少于女被试。另外,由于地域条件所限,各阶段研究被试全部来自辽宁地区师范类院校,因此被试可能带有地域特点或受到该地区教育情况的影响,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当扩大样本范围,增加样本数量以避免此类问题。
6.2本研究的展望
6.2.1改进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探索适合时代特征的更新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方法,培养和选择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在BEI过程中加强督导,从而开发更为完备的胜任特征模型,从而编制更具有可靠性的《普通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自评问卷》。
6.2.2扩大取样范围
在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扩大样本数量,性别比例尽量做到相当,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年龄层次的被试,以避免地域差异,建立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胜任特征模型。
7结论
结论一: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是多维度的,包括的6个维度因子分别为:思维方式、人格品质、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专业能力、成就特征;
结论二:根据一系列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编制的自评问卷信效度较好,在优秀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选拔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结论三:普通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胜任特征的总体水平良好,男女生水平接近,各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大四学生显著优于大一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也会使胜任特征水平提高。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