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 >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研究

推荐人:写作督导机构 来源: 写作辅导机构 时间: 2022-01-30 16:27 阅读:
中文摘要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自2015年金融科技逐渐走入市场以来,虽然其出现时间不长,但己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企业,利润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其经营管理中主要关注的因素,因此,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盈利性,也有利于其未来的经营管理以及转型升级。
本文从金融科技入手,梳理并分析了金融科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并据此展开了相应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后续的实证探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2014年-2019年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7家中小型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合适的回归模型分别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收入结构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效果,并据此提岀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观点有:
第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存在多面性。积极方面为: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与自身业务相结合,从而降低业务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在最大程度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性,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消极方面是:随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进行替代和分流,从而严重冲击了银行业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第二,由于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受到银行业务规模以及银行自身客户资源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金融科技的利用也与商业银行本身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实力有关,因此本文将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并通过利息性收入方面、非利息性收入方面、数据基础方面以及技术运用四个方面具体分析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性所造成的差异性影响。
第三,通过实证证明,金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来说弊大于利,并且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大于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同时,金融科技对非利息性收入的影响大于对利息性收入的影响,且这种作用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尤为明显,这也使得原本在商业银行中占比较少的中间业务进一步被压缩,对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转型极为不利。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想要尽快完成银行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优化收入结构,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必须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更加重视金融科技与自身业务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收入结构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金融科技在我国发展己久,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占据金融体系主体位置的商业银行,更是产生了变革性的冲击。从2017年开始,金融和科技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正式开启了金融科技3.0时代(即:智慧金融时代)。截止2020年初,金融科技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应用率巳经将近70%,远超欧美等国,目前位居世界第一。并且,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金融科技本身的技术水平以及与相关金融业务的融合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金融智慧化已经成为当下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作为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金融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动力,金融科技的发展关系到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企业的未来走向,因此,其也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行业焦点。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科技的出现既给其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动力和转型机遇,又对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金融科技催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借贷公司等一系列新兴金融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起到了一定的替代性,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脫媒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使商业银行对业务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帮助商业银行降低业务成本、提升现有业务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商业银行的盈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并且,由于各银行规模不同,其在相应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各银行所受金融科技的影响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这种危机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本文将结合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特性来具体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已有文献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且运用实证分析的文献也大多更关注金融科技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少有文章对商业银行具体收入结构进行分类探究。因此,本文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将商业银行分为两类,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面板数据为支撑,量化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研究。
(2)实际意义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渐渐从萌芽状态走向了成熟,并且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银行业作为金融业中的重要产业,相较于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产业,它联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掌握着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和金融资源,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和其它信息要素。从积极的角度看,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银行业业务成本,提升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业务、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消极的角度看,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型金融业态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银行业的既有利益格局,通过更加贴近现代客户需求和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对传统银行业的思维模式和业务空间产生了强烈冲击。因此,在现阶段探讨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所带来的最终效果对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且,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以盈利性为切入点来衡量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能够更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业造成的实际影响,据此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也将更具有实际意义。
1.2文献综述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随着金融科技的到来,其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J.)曾提出过“创造性毁灭”理论,即:新兴的产品与服务在开拓新市场、创造新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占领已有的产品市场并且对现行老旧产品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毁灭已有的价值。而这也很好地诠释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创造性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毁灭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的到来降低了金融服务的
2供给门槛,催生了一系列的金融科技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以及自身盈利性。因此,学术界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褒贬不一,各地的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且,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文献,可以发现大多学者都是从业务角度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究,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
1.2.1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研究
(1)国内文献综述
宫晓林(2013)⑴通过研究发现,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存在五方面的影响,分别是:发展战略、客户资源、业务效率、价格制定和业务替代。张洪斌(2013)⑵通过对余额宝的分析认为:在短期内,由金融科技催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若听之任之,商业银行则很可能会丢失客户资源,进而造成损失。郑亦麒(2014)同通过研究金融科技的发展特点发现: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好处,但短期来看,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还是存在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中间业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郑联盛(2014)I'〕通过分析现行互联网化的金融业务(例如:互联网支付业务、网络信贷业务等)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改变了金融业务的形式而非实质,因此目前其不会对传统银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造成冲击。吴师伟等(2015)向通过构建动态GMM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支付、贷款等业务存在一定分流作用,并且还通过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王锦虹(2015)卩]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互联网金融确实对银行业的盈利存在影响,并且该影响主要集中于负债端。李娜(2017)[⑶通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战场在于商业银行,其能够通过金融科技的有效运用进行业务的转型发展,实现盈利性和安全性的提升。王娜和王在全(2017)卩4】通过研究发现,银行的外部经营光景与自身的中间功能都受到了金融科技的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重视金融科技的运用与发展,尤其是在中间业务方面的运用,以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温美琴和曹莉(2019)【22〕以中国平安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财务数据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在财务绩效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气势,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刘彦和徐冕(2019)【231通过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的出现加剧了银行业务的竞争程度,提高了银行资金管理的难度并且增加了银行负债的成本,因此得出结论:金融科技的出现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金刚(2019)【24}通过研究当前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以及盈利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途径,并基于此提出了应该的意见和建议。于波、周宁等(2020)[2,通过实证发现,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现出明显负相关,其所带来的竞争效应明显大于溢出效应,并且,这种负相关存在明显异质性,即:城商行所受冲击明显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刘孟飞、王琦(2021)【3。】通过动态系统GMM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与商业银行的绩效呈现出倒“U”型关系(即:先下降后上升的关系),并且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相较于大中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小型商业银行的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于凤芹、于千惠(2021)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实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该影响更为显著。
(2)国外文献综述
FranklinAllen(2002)认为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兴事物会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影响,银行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大合并重组力度,未来金融市场会越来越注重金融与科技的发展,金融脱媒会越来越严重。SethFreedman(2008)网研究了P2P模式,P2P可以直接略过银行这个交易平台,在互联网上以远远低于银行的利率进行交易,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交易自由,灵活方便,可以由交易双方决定,深受客户消费群体的喜爱,P2P以这方面的优势挤压了传统银行的负债业务。Santiago等人(2010)探讨了支付工具创新对于银行业贷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外生货币政策对于银行业贷款的影响,技术进步引发的支付手段的革新会降低银行业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oGolubic和Gordana(2019)卜可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服务提供商(除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科技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填补商业银行所不能满足的客户需求,从而冲击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但是由于其发展的迅速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监管难题。此外,市场迹象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引领商业银行业的转
型发展,对商业银行影响颇深。ChenXihui等人(2021)部」通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产品对顾客满意度、银行服务质量以及员工工作效率等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复杂程度较高的金融科技产品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而这两者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产品的使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2.2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关的研究
(1)国内文献综述
戴国强、方鹏飞(2014)囲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都通过利率对商业银行的成本以及利润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利率的降低减少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利率的降低减少了银行的盈利,加剧了银行的风险。郭品、沈悦(2015)罔通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加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即:系统性重要银行所受到的冲击更小,以及相应的抵抗能力也会更强。刘忠璐(2016)図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会不断倒逼商业银行优化风控水平、经营效率等内部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强化盈利性,实现稳健性经营。陆岷峰、虞鹏飞(2017)卩们通过研究认为金融科技能够很好地助力商业银行实现创新性发展并为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转型和战术调整建议,他们认为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汪可、吴青等人(2017)[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尽管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剧了银行的同业竞争从而提升了其所面临的风险,但随着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应监管机制的建立,金融科技会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考验。李岩玉(2017)[⑵通过分析当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发现,金融科技颠覆了银行业的发展方式,并对商业银行内部体系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邱啥、黄益平等(2018)卩句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迫使商业银行追求更多元化的融资与投资渠道。李克超(2018)卩6]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核心等各方面的介绍,总结出了: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时,应该整合内部资源并充分利用外部力量,通过内外结合来更好的推动自身的发展。陆龙飞和徐飞(2018)卩力通过对银行效率指数的计算得出:只要银行能够抓住金融科技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金融科技就能有效地促进银行的经营发展。陈泽鹏、黄子译等人(2018)邸]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现状得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所存在的思维、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劣势,并针对所提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谢治春、赵兴庐(2018)卩9〕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认为金融科技会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内部相关机制两个方面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转型,并且认为大中型商业银行选择闭环生态型或开放生态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小型银行则选择细分市场型或垂直分工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姜林静(2019)【2。】通过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得岀: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运用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形成互联网思维,借鉴“监管沙盒”模式,并且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精细化发展。姜增明、陈剑锋等人(2019)Pl通过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必将改变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模式,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战略上重视,在技术上做好储备,并且有重点、有底线,才能够好地运用金融科技。张哲宇(2019)/I认为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即:夯实基础技术和加强技术应用)对金融科技进行运用,并基于此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科技赋能,最终推动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李运达、陈伟等人(2020)RM通过收集不同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数据,计算出了不同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得出:现阶段金融科技的投入主要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成本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促进作用。李易懋(2020)SI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服务市场化、改变金融服务效率,并且通过细化研究发现,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与网络支付等业务规模呈正相关,而与AI等市场规模呈负相关。杨望、徐慧琳等人(2020)[28〕通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出现能够有效促进金融创新,并且通过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李向前、贺卓异(2021)Bl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程度,并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如果银行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及相应的盈利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2)国外文献综述
RichardWerthamer(1997)〔制分析比较了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各自的优点以及不足,认为金融脱媒、监管难度加大、市场不便于掌控是金融科技的三大难题,进而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MarquezR.(2002)卽]认为,随着市场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增多会提升银行对于借款者信息获取的难度,银行对于借款者的资质评估将变得更加困难,进而提升了银行获取优质客源的难度,造成银行资产业务的低效局面。Lapavitsas和Santos(2008)印)认为,银行可以利用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长臂”信用审核系统来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其经营风险。ArnoldandEwijk(2011)"I通过分析荷兰国际集团网络银行的运行情况,认为基于互联网的银行运营模式创新虽然提升了其获得金融资源的能力,但是也会让创新银行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oStoica等人(2015)14。】利用数据包络法测算了罗马尼亚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对其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显著提高了罗马尼亚银行的经营效率。Gregetal.(2017)研究了美国影子银行与金融科技的关系,认为金融科技对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没有使用金融科技的影子银行,使用金融科技的影子银行将信贷资源配置给了信用更好的借款者,也更加积极地参与了再融资市场,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Brainard(2017)㈣认为,在全球的金融科技浪潮中,一方面金融科技企业需要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取客户数据,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能够通过金融科技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促进自身业务发展,因此,二者合作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好办法。YangWang和XiupingSui(2020)㈣研究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并且该提升效果因银行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ingZhang和YiqiZhuang(2020)"以2016-2019年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事件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有关金融科技的信息发布对商业银行股价有正向影响,并且金融科技事件所带来的超额收益率与银行市场价格和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并且与该银行的上市时间呈正相关。YupinWei等人(2021)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树立牢固的互联网理念,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打造联合竞争优势,并实行差异化发展。
1.2.3文献评述
从现有文献梳理可以看到,学者们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一话题关注度较高,并且,不同学者对金融科技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都各不相同,可以大致分为积极类和消极类。从具体的理论分析以及相应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到,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其与商业银行的不断融合,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即:学者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参考性,对于同一问题或同一因素的研究,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学者们在对金融科技所带来影响进行分析的时候,理论方面大多都是结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以及相应的市场环境来进行分析,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分类对比讨论,而实证方面也大多仅通过异质性检验来探究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差异,但并没有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说明。因此,本文将把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并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对金融科技对其盈利性的影响进行分类讨论,并通过实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性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第一个角度是探究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性带来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个角度则是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盈利性所带来影响的差异。
具体来看:首先,本文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相关方法、具体内容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相关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接着,本文对金融科技的概念、盈利性的概念、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承接上文,文章展开了金融科技对商业盈利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分析,即: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以及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差异。再次,为进一步验证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2019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17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季度财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分别对大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进行回归,并得出最终结果。最后,本文对前文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1.3.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作者搜集、整理并阅读了以往相关的研究文献,并对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并确定了研究方向。
第二,实证分析法。本文在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基础上,收集了2014年至2019年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7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季度财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通过选取关键变量,构建相应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最终效果。
1.4创新点和不足
1.4.1创新点
第一,在以往的文献中,学者大多比较专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忽略了其对具体收入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论部分就将收入结构纳入分析对象之中,并在实证部分通过非利息收入占比这一指标进行实证检验,从而
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文献研究。
第二,在以往的文献中,很少有文献专门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研究,大多数文献都是在实证部分的异质性检验中才会涉及商业银行的分类讨论,因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开始就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研究,一方面弥补了这方面的文献空缺,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为不同类型银行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建议。
第三,由于金融科技发展较为迅速,所以关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的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不同时间、不同数据对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往往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采用最新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能够较好地为当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4.2不足
本文主要停留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现状研究上,仅从现有几个影响性较为显著的方面入手研究,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缺乏更加深入地研究。此外,金融科技为新兴事物,在中国兴起的时间较短,学者相关研究较少,披露的数据也较少,作者无法获取商业银行在各个领域应用发展金融科技的相关数据,无法对金融科技指标进行准确的量化,只能选择相关指数作为代理变量进行研究。所选取的数据及所做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金融科技
2.1.1金科技概念的界定
金融科技主要指的是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并且,随着两者融合程度地不断推进,外界对金融科技一词的界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学者也因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Ameretal.(2015)附】认为金融科技是信息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利用新兴技术解决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问题。Liudmilaetal.(2016)【49]也认为金融科技是信息技术与金融的有机融合,并且这种融合深刻反映了数字化对金融业的影响。SchuefifelP.(2016)网】通过梳理40多年来所有引用金融科
技的相关文献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运用科技来优化金融业务的金融新业态。PeterG.(2017)3】认为金融科技是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有金融业务的结合,其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创新,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原有金融体系的秩序。
除了学界对金融科技的看法之外,随着金融科技影响的逐渐深远,各国相关机构也给岀了相应的看法和定义。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认为,金融科技是创新型企业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所进行的金融脱媒活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运用于传统金融行业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的创新性技术。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认为,金融科技是一种颠覆传统金融,为金融服务提供新方法、新渠道的创新模式。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金融科技是以科技作为手段和动力来推动金融的创新性发展。金融稳定理事会认为,金融科技是指具有新兴科技属性的,可以对传统金融服务业和传统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兴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科技影响力的逐渐显现,外界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也在逐渐完善。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对金融科技的定义是较为全面且被广泛接受的,因此,本文也延用该定义来界定金融科技。
2.1.2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1992年,随着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的成立,金融科技一词开始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与创新,金融科技从最初仅仅只是金融业务完成的中间环节,到现在成为金融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其在金融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从科技在金融业务中运用的程度来看,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艮卩:金融电子化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以及深度融合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在金融服务中加入科技的支撑,从而让金融业务及相关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就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在日常业务中需要处理大量的金融数据(例如:客户交易数额、用户信息存储、账户金额管理等),如果单纯依靠手工人力完成,那么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非常多,同时由于业务的复杂和繁多,人工完成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的差错,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在提高业务
效率和准确度的同时也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能够有效促进金融业务的开展。但是,这一阶段的金融科技仅仅是完成整个金融服务的一个环节,虽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影响十分有限。
第二阶段是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一阶段是上一阶段的进阶版。在这一阶段,金融科技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纳入了金融服务体系,更是把整个互联网纳入的金融领域,使得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线模式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例如:手机银行),通过便捷的在线服务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巩固客户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介入,金融脱媒趋势开始逐步显现,社会上出现了大批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些公司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上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可以迅速搭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把资产端、负债端、支付端、收款端等多个金融业务客户端进行任意组合,实现金融业务的完全线上化,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社会资金,推动普惠金融的实施,但同时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一定的监管难度。
随着金融和科技的进一步融合,金融科技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阶段。相较于互联网金融阶段,科技在这一阶段中发挥了更为广泛地作用。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利用新技术来进行业务的升级以及自身管理的优化,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普通劳动力,从而在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业务成本;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息挖掘与处理,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等。通过这些科技的运用,大幅度提升了传统金融的运营效率、降低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成本、提高对于长尾客户的服务力度、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等。但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阶段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底层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如区块链金融、数字货币等,其发展前景尚不明朗,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法律监管的完善来推动金融行业全面科技化的良性发展。
2.1.3我国金融科技现状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出台与执行,我国人民银行开始展开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性监管业务,自此,我国金融科技行业逐步进入
了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覆盖范围来看,就金融领域而言,目前金融科技运用最多的领域在于信贷领域和支付领域。信贷领域主要是以网络借贷和消费金融为代表,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对客户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清楚的了解客户的还款能力、信用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并且,金融科技的出现也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信贷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方面的不足。而支付领域则是以移动支付为代表,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的同时,也迅速吸引了大批客户,为相关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移动支付包括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线上支付主要运用于电商平台,能够通过便捷交易更好地拉动产业实现跨区域发展,而下线支付则更多地与客户生物信息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加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例如: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
从资金投入规模来看,随着国内金融科技地不断发展以及其作用地不断凸显,相关的资金投入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在2019年所花费的金融科技技术投资总额高达1770.8亿元,其中银行类机构的投资占比为68.6%,说明商业银行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且由于其自身体量规模较大,银行也有能力对金融科技的研发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对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虽然其投资规模较小,但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3-5年的增长率仍会处于较高水平。
从融资次数来看,我国近两年来金融科技融资次数位于全球第一,约为美国融资次数的1.22倍,为英国融资次数的4.05倍,而与第十名澳大利亚的融资次数相差多达26倍左右,差距较大。结合前文所提到的融资规模以及金融科技的覆盖范围来看,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动力强劲,随着金融科技进入第三阶段发展,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世界位于前列,中国有希望基于此实现金融行业以及科技创新行业的优化升级。
 
 
 
 
图2-12019-2020Q3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次数前十国家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报告
2.1.4现行金融科技业务模式
对于现行金融科技业务,如表2-1所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其大致分为四个种类,即:存贷款和融资服务、支付和结算服务、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以及投资管理服务。具体来看,存贷款和融资服务主要包括网络信贷、消费金融、电商贷款等,其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的门槛为其提供服务。支付和结算服务主要包括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业务,该业务能够快速实现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并且在保证交易过程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交易所需费用。市场基础设施服务广泛运用于各类金融业务中,是金融业务实施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科技属性,大部分金融机构往往会采取外包的方式来进行该部分的业务。投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智能投顾业务和线上交易业务,即: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和交易渠道,从而让客户更好的管理自身财富。
表2-1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科技业务模式的分类
存贷款和融资服务 支付和结算服务 市场基础设施服务 投资管理服务
线上贷款平台电子商务贷款信用评分贷款清收贷款型众筹投资型众筹 数字货币 客户身份数字认证
移动钱包 大数据处理和应用 智能投顾
跨境支付 分布式账户 线上证券交易
P2P汇款 云计算服务 线上货币交易
虚拟价值交换网络 人工智能
数据来源: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科技研究报告
2.2商业银行盈利性
商业银行盈利性是指银行通过对自身资产的经营使其能够获得利润的性质。该性质不仅受到银行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银行外部经营条件的影响,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三性之一,也是商业银行着重关注的对象。
本文所提到的盈利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具体收入构成。具体来看,盈利能力是指;银行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能够通过自身业务的经营从而获得收入、完成其资产增值目标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总资产收益率(ROA)来对这一指标进行衡量;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这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利润或营业收入的构成(包括;组成部分以及相应的比重),通过收入结构以及各部分比重变化的对比,可以有效看出商业银行在不同业务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能够由此衡量商业银行现行的发展状况是否合理,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并根据两者的变化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
2.3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理论基础
2.3.1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由克里斯•安德森与2004年首次提出,并于2006年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该理论认为当处于长尾的产品拥有足够的流动性时,这些不被主流市场关注的产品会形成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巨大市场份额。该理论主张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认为即使产品销量较小,但只要符合客户基数大、信息和储存成本低,就能够争取到与主流产品相当的市场份额,因此该理论也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一种颠覆。
传统商业银行认为收入利润的80%仅由占总客户量20%的大型客户创造,因此银行将更多的服务提供给这20%的高净值客户,剩下这80%的普通客户便被忽视。而通过金融科技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出现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成本、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可以让商业银行通过积少成多的理念实现盈利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来说,其可以通过金融科技为数量庞大的普通客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弥补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同时也能很好的吸引和分流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客户群
体。
2.3.2金融中介理论
金融中介理论从发展历程来看,可以以JohnChant(1990)对理论的划分而区别为旧论和新论。旧论是以Gurley和Shaw(1995,I960)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中介理论,并以“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交易中减少交易成本。在旧论中,金融中介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资产组合的管理,替客户进行资产的投资与管理,并且只能根据其所在市场的情况来完成资产的管理与升值。而在新论中,则更多地融合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内容,认为金融中介机构所具备的中介作用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从而降低金融业务双方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有效提升金融业务效率。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去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并且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寻求更高的收益和更加合理的收入结构。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脱媒的现象开始逐步显现,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充分挖掘客户的有效信息,进而以更为低廉的成本完成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2.3.3平台经济理论
平台经济学是由徐晋于2007年出版的《平台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并做了详细介绍。该理论是将平台本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即:平台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网络空间,客户通过该空间可以实现自身交易需求的满足以及相应资源的转换,并且按照平台规定向平台缴纳一定的“使用费”。
以往的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平台,其更多的是依靠物理网点向客户提供金融交易场所,并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此获得盈利。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出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平台服务也从单纯的物理网点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几乎实现了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给予了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利用金融科技搭建属于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从而与商业银行形成有效的竞争关系。例如: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撼动了商业
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垄断地位,为用户提供了新兴的金融服务平台,并且其凭借着高效、便捷、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大批被商业银行忽视的长尾客户,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第3章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作用机制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金融和科技地不断融合,我们已处于金融科技3.0时代。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影响已经渗透入方方面面,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对其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并且,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性企业,利润一直是商业银行所追求的目标,通过盈利能力的衡量,我们也能够很好地看出在这场金融科技的变革中,商业银行体系所受到的影响究竟如何,以及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所受影响究竟有何差异。
3.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体系盈利性的影响
3.1.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体系盈利性的消极作用
诚如前文所言,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很多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开始利用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改造升级。并且,由于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更高效与便利,且服务门槛和收费标准更加低廉,这种新型金融服务和产品就吸引了大量的客户,打破了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原有业务领域的垄断,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强烈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艮卩: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体系盈利性和收入结构的冲击。
(1)负债业务方面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也是其核心业务。从分类来说,负债业务分为存贷业务、借款业务以及自有资金三个板块,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存款业务,其它类型的负债仅作为资金调剂和补充的手段。
在过去,我国金融业尚不发达,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人们的理财渠道也相对单一,虽然投资者可以选择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但我国作为一个居民风险厌恶系数相对较高的国家,大多数居民仍然把银行存款作为主要的资产放方式,这也是导致我国储蓄率偏高以及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
17
盈利方式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崛起,理财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低门槛、流动性性强、收益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对居民和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分流走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存款,进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冲击。以蚂蚁金服集团所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一余额宝为例:余额宝是一款开放型货币基金,由于其没有购买限额、赎买时间差以及相关费用,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购买或赎回在余额宝中的资金并获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同时还可以直接使用余额宝里的资金进行实时购物消费,操作方便快捷。余额宝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大批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冲击。
从图3-1可以看到,近四年来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呈现出上升趋势。截止2019年中旬,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1.7亿人,是2016年同期规模的1.72倍,占全国总人口约12%,这不仅说明了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在逐年扩张,同时也说明了还有很广阔的上升空间,再加之国人越来越强的理财意识,我们有理由推测未来几年内互联网理财规模还会进一步的上涨,相应地,其对银行负债业务的替代性也会进一步加深。
 
图3-12016.06-2019.0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
 
从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来看,虽然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银行的
存款规模在不断上升,但其总体增长速度却在持续下滑,从2015年最高值13.9%
下滑到近年来的10%左右。结合前文不断增长地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来看,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确实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随着大众理财意识以及理财意愿的越来越强烈,我们有理由猜测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还会受到进一步的压缩。
 
图3-22014-2020.0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率
 
从负债业务的结构来看,存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近年来的占比均超过70%。而存款作为受到金融科技冲击的主要对象,相应地,商业银行的整体负债业务也会随之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3-32018.12-2020.06金融科技存款余额占银行业中负债的比例
(2)资产业务方面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运营自身资产所产的利益的业务,属于银行核心业务,主要分为投资业务和贷款业务。结合实际来看,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居民储蓄率较高,存贷款业务收入一直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贷款业务也成为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在银行总体资产业务中占比较大。所以,本文以贷款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所产生的冲击。一方面,存款业务是贷款业务的基础,金融科技对存款业务的冲击会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对贷款业务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正如前文金融中介理论所言,金融科技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脱媒”,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尤其是互联网信贷的发展对银行贷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替代效应。由于上文己经对金融科技对存款业务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述(即:对金融科技对贷款业务的间接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述),接下来主要分析金融科技对资产业务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信贷也在逐渐兴起。互联网信贷通常以P2P借贷为主要模式,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为借贷双方提供资金配对的新型借贷模式。其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着金融服务模式的改革,金融服务线上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并且选择互联网信贷作为其贷款方式,尤其是个人贷款中的消费贷款,其对传统的消费贷款替代效应较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在经营信贷业务时,往往较为注重高净值客户,而根据“二八定律”,高净值客户往往只占总客户群体中的小部分,因此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等的金融贷款需求都不能很好地被满足,特别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抵押、质押物和担保,这部分群体往往较难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低成本的金融信贷服务,而互联网信贷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较好的满足其资金辛需求。
并且,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相比,互联网信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
拥有先进的征信手段。互联网信贷通过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机器学习和相关算法能够对海量的客户信息进行过滤、整合和集中处理,从而得出不同客户的征信情况,帮助金融机构做出合理的贷款选择。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更为高效、准确地釆集和处理征信信息,并且成本也更加低廉,也更有利于对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开展信贷业务。第二,准入门槛较低。由于互联网信贷征信成本低、
征信内容较为全面,所以通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征信,并据此给出相应的信贷额度。因此,相较于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无抵押和中低收入人群也能轻松获得信贷服务。第三,业务流程简捷方便。互联网信贷简化了过去办理信贷业务手续的流程,业务处理主要通过网络完成,相对于银行传统借贷业务来说办理时间短。第四,贷款金额更加灵活。互联网借贷可以根据借贷双方需求自定义借贷产品,灵活性高;而银行信贷往往产品单一,且单笔授信金额较大,不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第五,运营成本低。互联网信贷业务通常利用信息化手段经营,以线上服务为主,运营成本低。基于以上优点,互联网信贷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满足传统商业银行所忽视的长尾客户的信贷需求,从而更好地吸引该部分客源,对商业银行相应地贷款业务形成一定的替代和补充效应;另一方面为了节约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以及精力成本等,传统商业银行的普通客户以及一些高净值客户也会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相应地信贷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信贷利用其自身优势进一步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进行了分流。
此外,从商业银行本身的贷款规模来看,商业银行贷款虽然仍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率在逐年下降,2011年中旬,贷款同比增长率为3.9%,而2020年中旬,贷款增长率仅为3.01%。由此可见,虽然增长率下降幅度不大,但由于基数较大,所以相应的减少值也十分巨大。
 
图3*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其增长率
 
(3)中间业务方面
21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除了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之外的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并且,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间业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并且由于其种类多样,该业务也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结合前文对金融科技业务模式的介绍,对于中间业务来说,金融科技对其产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类支付结算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两个方面,,因此下文主要从这两项业务入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支付结算业务方面: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最为常见的中间业务,通常指的是银行特定的信用工具为双方客户提供货币支付、资金结算等业务。而金融科技就是通过创新支付结算类的信用工具和具体资金流通渠道来对此类业务进行替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来自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冲击。首先,顾名思义,第三方支付平台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支付结算业务,该业务与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直接重叠,并形成相应的竞争关系,进而对商业银行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压缩了商业银行在此业务方面的市场份额,降低了该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以支付宝和微信为典型代表,这两者有户群体庞大且兼具理财、支付等多个功能,给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转账业务等方面造成了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其次,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一直不被商业银行所重视,直到第三方平台的崛起才迫使商业银行重视该领域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设施不够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原本客源开始逐步流失,使其一直属于市场劣势。特别是在移动支付领域,截至2019年年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90%以上,银行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大幅流失。虽然一些商业银行也积极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品牌,就比如银联所推出的“云闪付”系列产品,但由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且此类APP功能和支付宝、微信等功能十分相似,如果没有较大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其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再次,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早期,平台为吸引流量,均采取业务手续费全免的手段,而商业银行为了减少本身客户资源的流失,相应地,也不得不减少或取消部分业务的收费。例如: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对外宣布,自2016年9月起,银行借记卡和贷记卡手续费分别下调了53%和63%,大幅度降低了收费水平。在业务量不变的提前下,这样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盈利。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正如前文所言,随着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冲击,同样,互联网理财对银行本身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一方面,互联网理财和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本身就具有重叠性,所以相较于存款业务,互联网理财对财富管理具有更加直接的替代性: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早期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收入,再加之我国民众理财意识薄弱,所以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较晚,发展程度较差,而互联网理财产品依托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理财门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和更加多样的产品选择,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多元化的理财需求,吸引客户的投资,因此也进一步导致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挤压,减少其非利息收入。
3.1.2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体系盈利性的积极作用
相较于前文金融科技从外部对商业银行盈利性进行了冲击,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做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银行本身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商业银行把金融科技的具体技术应用到相应的业务中去,进而实现提高自身业务完成效率、减少所承担的相关风险、降低业务相关成本等目的,最终改善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因此,结合现实,本分将金融科技大致分为四类,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并分别从每个技术的运用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积极影响。
(1)大数据的应用
银行业作为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其在日常经营和与客户的交互中会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数以万计,这就导致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已经很难快速、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大数据的引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银行在运用大数据从互联网中采集与客户相关的资料,并通过特定的算法分析出客户的信用评级、理财习惯、承受能力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客户个性化的服务,使得银行能够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提升其微观经营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个方面则是通过市场数据等各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有效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把控市场风险,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在实现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推动商业银行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举例来说,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自身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良,以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符合客户需求。具体来说,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收集金融产品的在销售数量、成本收益率、客户覆盖率等方面指标的详细数据,对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收益情况、风险情况进行分类评级,进而对不同金融需求的客户提供适宜类型的金融产品,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收集金融市场上同类或同一等级的金融产品各个方面的数据,与本行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和横向比对,并建立相关评价分析模型对金融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用他人之优势补自身之劣势以实现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2)人工智能的应用
与大数据技术相同,人工智能是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重要成果。人工智能技术赋予计算机以人类思维,使其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完成指定任务,实现“机器换人”和“机器学习”,从而更好地优化银行资产配置能力、强化银行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等,从多个方面帮助银行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综合表现和盈利能力。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在智能顾投、理财顾问方面,艮卩: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或是替代业务人员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具体来说,智能投顾能够通过大編技术收集和量化客户在投资方面的风险投资偏好和投资目标,并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评级、产品性能和成本形成不同的资产配置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服务。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投资顾问和理财顾问,智能投顾所提供的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能够有效吸引客户并增加客户粘性,并且能够使得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的同时削减营业网点、客服中心等部门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释放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其它附加值更高的业务上,进而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利润获取能力。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帮助商业银行打造智慧银行,完成银行服务的升级换代,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推动商业银行盈利性的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迭代,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日益成熟,这也推动了智慧银行发展的脚步。相较于普通员工而言,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生物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认证,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更加快速的办理
客户的业务请求,提升服务效率;同时,智能机器人还能记录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语言和动作行为,帮助银行判断用户对于业务办理流程和金融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银行提升自身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区块链的应用
目前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的创新主要有支付结算创新和供应链金融创新两个领域。通过对传统业务的改良和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更加高效、成本更低的服务或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银行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来源。
支付结算创新主要体现商业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交易,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以跨境汇款为例,当前跨境回归的方式大多是SWIFT模式,同一笔资金需要多方经手才能够完成最终的交付,相应地,也会产生较多费用,并且其安全性、高效性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运用区块链进行跨境汇款则可以有效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汇款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易,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的浪费,并且其分布式账本的特性也可以有效保障交易的安全性,能够让汇款双方清楚的看到资金的流向。
供应链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及技术搭建新的供应链资金平台,实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能够最大程度上获得金融服务。这一方面是因为区块链具有信息公开且储存数据难以更改的特点,因此银行了解供应链上的全部企业情况并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区块链特有的智能合约技术能够帮助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在核心企业最终交易后,完成整个链条上各交易方资金的同步清算,这不仅使得银行方面能够清楚了解供应链全体企业的资金状况,也能够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高效、安全、低成本地完成资金结算,解决了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4)云计算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通过提供方便高效的IT技术与设备解决方案,云计算平台可以提升银行数据的储存和处理能力,进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帮助银行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方面,云计算可以提升银行数据处理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的复杂程度以及处理难度都在不断攀升,因此也对银行的信
25
息技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计算的运用就可以很好的提升银行本身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银行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让银行能够保证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并基于此做出合理的战略规划。
另一方面,云计算可以减少银行构建信息技术设施的开销,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通常来说,银行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通过从云计算服务商租借信息服务设施,银行可以省去用于构建、升级和维护信息技术系统的人力和资金,并把该部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好的盈利性业务中去,从而提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
3.2金融科技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的差异
从前文可以看到,一方面,金融科技从商业银行的大三主要业务方面对其盈利性进行了冲击,降低了其自身的盈利性;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结合了商业银行本身的业务对银行服务质量、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提升,并进一步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但是,在现实中,不同银行所拥有的资产结构不同、业务占比不同,以及市场份额也不尽相同,因此金融科技对其业务产生的影响,以及通过业务最后对银行盈利性产生的冲击也不尽相同。此外,由于金融科技的技术所依据的基础是数据,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体量不同,其所拥有的数据存量也有所差别,进而会影响到金融科技与该业务的结合,使得同一技术在不同银行的应用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有不同。因此,本文把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金融科技对两类不同的银行影响有何差异。
3.2.1对利息性收入的冲击差异
在我国,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时间相对较长,经营范围较广,网点数量较多,其服务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并且,由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即: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均属于国有银行,信誉度较高、口碑较好,绝大部分的居民、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选择在大型银行开户,把钱存入其中。同时,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存款业务方面所存在的优势以及其在我国银行业所占的主导地位,一些较大的项目贷款也是由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发放。因此,无论是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大型商业银行都存在很大的天然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从图3-5和图3-6可以看到,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相较于中小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都十分巨大,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的差距也在逐步增大。截止2020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将近120万亿元,是同期城市商业银行的3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倍左右,相应地,其负债规模在2020年6月也达到了110万亿元,约是其他两类银行的两倍多。
 
图3-6不同类型的银行总负债规模
 
一方面,通常来说,资产规模越大、市场占比越高、垄断地位越明显,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其抵御冲击的能力也会越大,最终受到的冲击就会越小。所以,在面对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客户流失时,相较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资产负债规模较大、受众较广,具有一定的客户粘性,所以其利息性收入所受到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大多具有地域局限性和规模局限性,其存贷款业务对象多为个人和中小型企业,客户资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而大型商业银行则更多的偏好高净值客户,其主要服务对象为高净值客户以及中大型企业,并且此类客户的存贷款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具有粘性大、数额高等特点,较不容易被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替代,从而可以进一步削减金融科技对大型商业银行利息性收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面对金融科技对利息性收入的冲击时,大型商业银行能够表现出更好的抵抗能力,并且由于其客户的特殊性以及本身资本实力的雄厚性,其所受的负面影响可能较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小。
3.2.2对非利窸性收入冲击的差异
如前文所言,银行的非利息性收入主要来源于中间业务。根据2019年各商业银行年报显示,中间业务主要分为: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以及代理收付及委托业务。如图3-1所示,根据各项中间收入占比排序,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依靠银行卡业务。虽然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产比都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但支付结算类业务则略低于大型商业银行。诚如前文所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冲击主要体现在支付结算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即主要对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顾问和咨询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从占比来看,除了个别商业银行之外,总体来说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这三项业务的占比较中小型商业银行更高,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所受到的金融科技的冲击更大,相应地,其非利息性收入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大。
表3-22019年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重
银行类型 银行名称 银行卡
(%) 支付结算业
务(%) 投资银行(%) 担保及承
诺(%) 代理收付及
委托(%)
工商银行 27.41 21.74 13.90 6.31 0.93
大型商业 建设银行 33.89 7.90 6.65 3.27 10.88
银行 农业银行 29.30 11.11 9.81 1.84 19.22
中国银行 31.29 14.02 4.24 12.15 1937
 
续表3-2 2019年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比重
交通银行 44J6 4.25 9.10 5.29 6.50
邮储银行 45.89 23.53 14.25
招商银行 24.73 14.54 7.98 17.31
兴业银行 56.26 2.60 17.29 2.97 6.10
浦发银行 55.50 1.90 7.09 4.21 5.32
中信银行 66.56 2.53 9.37 14.05
民生银行 6L44 6.48 4.34 13.45
光大银行 54.52 5.92 735 5.24 10.56
中小型商 平安银行 65.79 6.08 2.71 14.90
业银行 华夏银行 61.59 9.15 7.61
浙商银行 29.34 26.70 12,84 3.94
渤海银行 2.83 8.94 12.48 5.15 46.32
北京银行 6.84 11.30 1730 13.42 38.05
上海银行 26.62 2.52 18.43 57.05
江苏银行 18.25 1.05 0.08 6.47 51.70
宁波银行 33.38 2.88 0.81 6.65 51.70
 
此外,从业务本身来看,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在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存在天然优势,其往往较为注重存贷款业务的发展而较少关注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中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且客户粘性较大,因此中小型银行在与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中,通常会更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以求在此方面能够寻求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所以,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发展得相对更好。并且,大型商业银行相较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有着更加丰富的客户基础以及更高的安全要求,所以在银行卡等中间业务的优惠度、灵活度以及创新意愿方面往往不及中小型商业银行,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两者在中间业务发展程度之间的差距。虽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其中间业务的发展,并且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其在中间业务方面还是与中小型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存在一定差距。就比如在零售业务方面,无论是业务的数量还是业务的质量,招商银行都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市场份额远超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
因此,当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灵活性从而对中间业务造成冲击时,其对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较“差”的大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能具有更大的冲击性,相应地,对其非利息收入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3.2.3数据基础差异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创新金融产品、提咼金融服务质量。而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基础就是数据,只有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足够多,商业银行才能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具有可行性的结论。
一方面,商业银行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日常业务处理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因此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大小、覆盖区域的广泛度就至关重要。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其营业网点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广泛分布于乡镇一级,因此相较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其无论是业务数量还是业务种类都较多,相应地,大型商业银行所接触到的客户群体也十分庞大,所获得的信息数据也较为丰富。而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受到客户规模和相关业务种类的限制,其数据釆集渠道和方式都相对单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单纯依靠自有客户数据,难以支持其进行金融科技与业务的融合与应用。
另一方面,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研发资金较少,缺乏相关的技术经验和科技人才,因此其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价值挖掘、数据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弱点。虽然大多数中小型商业银行已开始建立相应的数据治理机制,但目前仍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应用体系,从而使得其难以有效利用现有数据。
因此,在数据基础方面,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数据存量不足,数量和质量欠缺,并且缺乏完备的数据挖掘、釆集以及管理机制,使得其对金融科技的利用相对较差。结合前文所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做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银行本身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来实现的,而数据作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基础,数据基础的欠缺使得金融科技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积极作用有所削减,相比之下,金融科技能够为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3.2.4技术运用差异
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本身技术的研发以及金融科技在具体业务的运用程度。一般来说,金融科技运用程度越深,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就越大,相应地,对其盈利性的提高也就越大。
从大型商业银行方面来看,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科研投资,能够为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提供稳妥的资金保障,因此,大型商业银行业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优势。但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大而不倒”的倾向,并且其盈利性以及利润的具体数额普遍高于中小银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所以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金融创新动力不足问题。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相较于中小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的重视较为不足,缺少金融创新的动力,在开发新型理财产品及推广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并且,由于大型商业银行体量较大,人才晋升机制相对不灵活,存在一定的吃“大锅饭”的毛病,再加之缺乏健全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很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科技在银行内部的应用和发展。
从中小性商业银行方面来看,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金融科技的运用为中小型银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性,所以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方面表现十分积极。同时,由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本身体量小,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其所面临的业务类型和业务数量都有限,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金融科技与自身产品的结合发展,从而产生相应的利润。并且,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人才晋升机制往往比大型商业银行更具有灵活性,更接近与市场化,使得人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推动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但是,虽然中小型商业银行积极寻求金融科技的发展以求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但其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比如金融技术的运用和创新都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且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中小型商业银行自身资金规模较小,人才资源和技术投入有限,无法独自承担其此类投入大且见效慢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具有多面性,且该影响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并且,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量、分布范围等各个方面有所不同,其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无法单纯从优劣势分析中得出不同类型银行受金融科技的影响究竟如何。因此,后续将通过实证的方式来具体探充金融科技对两类银行的影响究竟如何。
第4章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实证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一方面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小额网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性,并且由于其依靠新兴技术,拥有商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科技本我术可以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进行融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商业银行可以对自身业务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a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减低业务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并且,由于大中小银行受金融科技的冲击程度以及自身对金融科技的应用都有所不同,本文接下来将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金融科技对大中小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综合影响究竟如何。
4.1变选取
虽然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早在1992就已经出现,但近几年来,金融科技才迎来大规模的飞速发展。因此本文选择2014-2019年这一时间区间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6大国有银行(即:中、农、工、建、交和邮储)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代表,并选取了农商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中小银行的代表。但由于中小银行往往上市较晚、规模较小,所以剔除上市较晚以及数据不全的样本,剩下17家中小银行作为样本数据,其中包含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广东华兴银行、锦州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4家农商行(厦门农商行、天津滨海农商行、天津农商行、重庆农商行)。
4.1.1盈利性指标选取
结合以往的文献来看,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代表变量。具体来看:通常来说,学者大多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或总资产收益率(ROA)来作为盈利能力的代表,但净资产收益率仅仅考虑了所有者权益,未考虑企业负债,而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率的企业,负债在银行资产中的占比高达80-90%,不能忽略,因此大多数学者往往选择ROA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
力,并且这一变量也能够更为全面、真实的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
对于收入结构来说,结合前人研究,本文选取非利息收入占比(NIIR)作为主要衡量指。具体来说: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前文所提到的中间业务,其占比的变化可以直接表明中间业务和存贷款业务之间的结构变化,很好地描述出商业银行对存贷款业务的依存度变化,从而反映出商业银行自身收入结构的变化。选用该指标进行实证,可以探充岀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从而间接反映出商业银行不同类型业务的占比变化。
4.1.2金融科技指标选取
根据前文对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重点在于将科技运用于金融业务中,所以,相较于金融科技本身的技术发展情况,金融科技在我国金融业的运用情况(即:金融科技在我国金融业的运用深度和运用广度)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当下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将其作为指标来研究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能够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实证结论。因此,参考以往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文献,作者选取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金融科技的代理变量。一方面,数字金融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相结合所产生的金融服务,而现阶段的金融科技也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驱动金融业发展,因此数字金融的发展程度以及普惠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代表金融科技在我国金融业的运用深度和运用广度,因此可以很好的代表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该指数基于蚂蚁金服等多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海量数据,并且包含了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3个维度,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而反映出金融科技在我国金融业的运用情况。
4.1.3相关控制变
通过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因素,并参考之前的相关文献,本文将从银行本身和外部经济环境两个角度出发来选取控制变量。一方面:本文选取2014-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GDP)和居民消费指数增长率(CPI)季度数据作为控制变量,代表外部经济发展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选取2014-2019年商业银行的存贷比(LDR)、不良贷款率(NPL)季度数据作为控制变量,控制银行本身流动性和安全性对盈利性的影响;选取2014-2019年成本收入比(CIR)季度数据作为控制变量,控制银行自身营业所消耗费用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选取2014-2019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对数(LNSIZE)季度数据为银行规模大小的代表变量,虽然本文己经从银行性质方面区分了大中小银行,但同类银行的资产规模仍然有所不同,因此该指标意在控制银行规模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