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 >

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推荐人:写作督导机构 来源: 写作辅导机构 时间: 2022-02-16 16:55 阅读:
论文,毕业论文
摘要: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已经明确提出应该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训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都提出了我国未来 5-10 年的主要战略目标,即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设计提升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并进行实施,通过讨论、反思和改进,形成提升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课程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研究对象为 A 幼儿园的两个中班的幼儿。研究分为行动准备阶段、行动实施阶段和结果分析阶段。在行动准备阶段,研究者通过访谈园长、班级教师,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通过在班级中观察,了解研究对象在班级中的活动情况;通过研究对象填写《托兰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甲式)》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与班级教师以及校内导师一起制定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的行动方案。行动实施阶段,根据创造性的定义及特征,设计行动研究方案,分别侧重创造性思维的某一特征加以培养。过程持续三个月。初次行动方案实施后依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并确定改进的行动方案并实施, 进而形成整套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者采用自编的观察记录表对幼儿的言语与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在结果分析阶段,研究对象再次填写《托兰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甲式)》以了解幼儿创造性的情况,并结合研究者的观察结果和对研究对象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访谈结果,以了解本行动研究中教育活动的效果。
研究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征,确立了“别看我的年龄小,我的想法可不少”、“玫瑰有刺也有香,换个角度看问题”、“我和你们不一样,奇思妙想我最棒”和“火眼金睛、有模有样,我就是名侦探柯南”四个主题。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十二周的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方案的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前后测的差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精致性上,两组前后测差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对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多领域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发展,但对精致性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多领域教育活动;行动研究
目录
 
摘要I
目录IV
第一章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一)理论意义1
(二)实践意义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一)关于创造性的研究2
(二)关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的研究5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7
四、概念界定8
(一)幼儿8
(二)幼儿创造性8
(三)行动研究8
(四)教育活动8
(五)多领域教育活动8
第二章研究设计9
一、研究目的9
(一)形成提升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课程方案9
(二)检验行动方案的效果9
二、研究内容9
三、研究对象9
(一)研究对象选取的依据9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9
四、研究方法10
(一)行动研究法10
IV
(二)访谈法10
(三)观察法10
(四)测量法11
五、测量工具11
六、数据处理11
七、研究程序11
(一)查阅文献11
(二)确定研究对象12
(三)前测12
(四)建构行动研究方案12
(五)方案实施12
(六)后测12
(七)总结12
第三章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13
一、行动研究方案的理论基础13
(一)创造性的概念与特征13
(二)创造性的培养方法13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13
二、初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14
(一)初步行动方案的目标14
(二)初步行动方案的设计14
三、初步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17
(一)行动一“别看我的年龄小,我的想法可不少”17
(二)行动二“玫瑰有刺也有香,换个角度看问题”19
(三)行动三“我和你们不一样,奇思妙想我最棒”22
(四)行动四“火眼金睛、有模有样,我就是名侦探柯南”25
四、初步行动研究方案的反思26
(一)活动不够新颖,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26
(二)行动研究时间较短27
(三)教师专业能力不够27
V
(四)家长支持力度不够27
五、再计划与再行动阶段27
(一)初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调整27
(二)调整后方案的实施28
第四章行动结果与分析37
一、研究结果37
(一)数据分析结果37
(二)观察结果38
(三)访谈结果38
二、行动方案对创造性发展的有效性分析39
(一)方案的设计基于科学的理论,方案具备结构效度39
(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39
(三)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教育性因素40
第五章结论、建议与反思42
一、研究结论42
二、教育建议42
(一)给幼儿园的教育建议42
(二)给幼儿教师的教育建议43
(三)给家长的教育建议44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5
(一)研究的不足45
(二)研究的展望45
参考文献47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现成知识与技术的获得不再具备竞争优势,而创造力的重要性得到凸显。美国率先认识到拥有创造性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 2000 年,美
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OC)一起资助 50 多位科学家,开展了“聚合四大科技(NBIC),提高人类能力”的研究,促进了儿童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美国K—12 年级教育将该研究融合到了日常教学中。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关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同时研究出各自的创造力培养模式。比如:日本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八字”真经是劳动、合作、提问和放空。
我国当今时期的重要需求也是培养一批创造性人才,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已经明确提出应该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训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未来 5-10 年的主要战略目标,即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已有研究表明,4-5 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叶平枝,马倩茹,2012),教师应当利用这一时期中的有益条件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比如:学前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探索。幼儿在该阶段所吸收的知识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关键影响(Alfonso-Benlliure, 2013)。
但受社会文化背景和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学前阶段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自由创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虽已有研究者对培养幼儿创造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多数研究在单一领域内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较少从在统整幼儿经验的视角下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幼儿园内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出发,对幼儿创造力培养进行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建构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的教育行动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关于幼儿创造性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并且和创造性有联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从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出发,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能丰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教育项目的相关研究,丰富创造性的相关理论。
(二) 实践意义
学前时期的幼儿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喜欢异想天开、自由探索,早期教育者应当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鼓励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访谈了解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幼儿专家共同研讨,制定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行动方案,通过实施行动方案,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1.关于创造性内涵的研究
创造性这个概念虽然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但不同研究者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于创造性的界定尚未取得统一的意见。目前,关于创造力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创造力主要是个人做出来的新的产品;第二,创造力是想出新的方法、做出新产品等的心理过程;第三,创造力表现为某一种人格特征。
关于创造产品的研究,董奇提出,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 而这些结果是新奇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道的[1]。林崇德认为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2]。岳慧兰认为创造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与他自身相比有新颖性的举动或者有创意“成果”的一种能力[3]。胡文芳认为幼儿创造力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知识经验, 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组,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4]。
关于创造过程的研究,即是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国外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应用较广泛的是吉尔福特(Guilford)、托兰斯(Torrance)和斯滕伯格(Sternberg)的观点。吉尔福特(Guilford)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以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标题抽象性和精致性等为主要特征的过程性思维[5]。托兰斯(Torrance)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他认为在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敏锐地观察环境中或问题中的不协调因素,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问题情境,运用发散思维寻找新方法来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验证结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以及精致性[6]。斯滕伯格(Sternberg)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概念化, 涉及选择性编码、组合和比较三个过程。创造性的重组过程同样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7]。
关于创造力人格的研究,创造性人格最早是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并开始使用的。现今大家都认为:创造性人格是指个人在创造过程中所拥有的、同时能够起到促进其创造性一直平稳发展的系统不变的人格特征[8]。董奇在国内外的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创造性幼儿自身拥有的人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个体有浓厚的认知兴趣;情感丰富、富有幽默感;勇敢、甘愿冒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独立性强;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一丝不苟[9]。王小英从董奇提出的儿童创造性人格特征中概括出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肯定的自我意识[10]。
2.关于创造性结构的研究
关于创造性结构的研究,Amabile 认为,创造力包含相关领域的技能、与创造力相关的技能和任务动机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进行相互作用后,会决定个体的创造性发展[11]。Sternberg 和 Lubart 在智力投资理论中提出,创造力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这六个方面[12]。Csikszentmihalyi 提出了创造性系统模型,提到社会、文化对创造性产生和认同的重要影响[13]。Kaufman 和 Beghetto 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与贡献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力的 4C 模型。4C 模型将创造力分为四个水平,分别是微创造力(Mini-c)、小创造力(Little-c)、专业创造力(Pro-c)和杰出创造力(Big-c)。 4C 模型说明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从一般向特殊发展转化的过程,Mini-c 是创造力发展的最基础的阶段,它是指个体从自身的角度对发生的事件、自我经验和行为进行新奇和独特的分析和总结。具有一般化的特征[14]。Alfonso-Benlliure 等人认为幼儿创造力处于Mini-c 和 Little-c 阶段[15]。Kozbelt 等人出了 4P 模型,它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
(places)和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16]。Cheung 发现创新实践教学框架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 creative practice,PFCP)关键包括五个步骤:激发动机、产生可能性的发散过程、选择想法的聚合过程、把想法付诸实践以及评估[17]。Saeideh 等人提出个体创造力训练技术主要以文学作品、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幼儿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作出的贡献、想象、象征、创造出的产品功能等方面为基础。团体创造力训练技术主要以游戏技能训练、问题解决、即兴创作方法、思维策略、苏格拉底式问答法、互动水平、讨论技巧等方面为基础[18]。
 
3.关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的研究
我国学者叶平枝、马倩茹研究得出,4-5 岁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关键阶段。4 岁是创造性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是一个值得格外重视的发现[19]。Torrance 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 3-5 岁是幼儿创造性发展较快的时期,5 岁以后逐渐出现下降的趋势[20]。胡静研究发现,幼儿创造力有 5 个特点:第一,根据年龄的变化,幼儿的创造力的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化;第二,幼儿创造力自主性比较强, 但是针对性不强;第三,幼儿创造力是表达式创造力;第四,模仿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五,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的趋势呈波浪式起伏的曲线[21]。庞超波、王洪礼实验得出,幼儿创造性思维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高度可塑性、具体形象性、情境性、开放性和随意性[22]。M.D.Prieto 等人进行了关于西班牙儿童早期创造性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女孩在语言和绘画方面都优于男孩的创造性,然而在别的方面,女孩的独创性比男孩的独创性低,不过男孩的精细性低于女孩[23]。
4.关于创造性测量方法的研究
创造性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对创造性的测量,至今国内外对创造性的测量的研究很多,同时已经拥有大量的创造性思维的测量指标。目前主要的创造力思维测验有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验、同感评估技术(CAT)、远程联想测验(RAT)。在大量测量指标中,运用最多的是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
TTCT 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心理系主任托兰斯(Torrance)教授等人编制的,适用的年龄范围为从幼儿到研究生阶段的人群,该测验主要包含三套不同类型的测验,分别是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和声音和词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者信度为 0.80~0.90 之间,其复测及分半信度在 0.70~0.90 之间,因而在心理测量中它的信度、效度系数较高,在众多国家中被推广使用。该测验共有 12 个分测验,以游戏的形式为主,施测过程较轻松愉快,富有乐趣。全部测验分成三套,每套有两个复本。第一套是言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七项活动。头三项活动是问与猜。第四项活动是对某些物体提出改进意见。第五项活动是非常用途测验。第六项活动是提出不寻常的问题。第七项活动是推断测验。上述七个测验都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记分。第二套是图画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①要被试把一个边缘为曲线的颜色鲜明的纸片贴在一张空白纸上,贴的部位由他自己选择。之后以此为出发点,画一个非同寻常的能说明一段有趣故事的图画。②利用所给的少量不规则线条画物体的图。③利用成对的短平行线或圆尽可能多地画出不同的图。此套测验可得到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精致性四个分数。第三套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称作声音和词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包括两项活动,均用录音磁带提供指导语和刺激。第一项活动为音响想象,第二项为象声词想象。每一测验只根据反应的罕见性,记独特性的分数[20]。
(二)关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的研究
在对已有的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可以发现,培养幼儿创造性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专项思维训练。
1.通过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研究
在健康领域中进行了促进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研究。Chenug 设计并实施了运动活动进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主题介绍、动作技能的获得与探索、创造与表现和表演与欣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幼儿的动作反应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教师有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对教师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所面临的挑战[24]。Piya-amornphan, N.等人研究发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需要最佳的身体活动,和家人、同伴的积极游戏能促进创造性[35]。王小英发现,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活动中发展的勇敢、坚韧、顽强的这些品质[36]。何婷婷研究发现,开展运动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7]。
语言教育领域中进行的促进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研究。Smogorzewska 对 128 名 5 岁幼儿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故事线索法和联想金字塔法都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且故事线索法比联想金字塔方法更有效[38]。Holmes, R. M.等人发现,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之间有积极的关系[29]。刘佳红提出,故事教学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他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方法[30]。王晓霏对中班幼儿在三个月中阅读中国科学绘本和美国科学绘本中的创造性发展情况开展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科学绘本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美国和中国科学绘本尤其在独创性方面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31]。张艳梅通过研究情境绘本阅读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幼儿能通过阅读情境绘本,进行知识的再造和创造,从而发展观察、思考和想象等能力,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2]。郭纤指出绘本可以作为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载体,在创造意向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塑造等过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3]。刘洪森通过绘本创意阅读的教学,发现 4-5 岁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有所提高的[34]。
科学教育领域中进行的促进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研究。AbdullahMirzaie,R 等人设计了 10 个科学活动的幼儿创造性干预项目,并且结合了头脑风暴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科学活动项目及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各个维度[35]。Amna N. 等人提出,探究法可以促进幼儿科学过程中的创造力的发展[36]。季燕、殷伟和王灿明采用自然实验法,发现七巧板训练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干预效果很显著[37]。周星星、王灿明探讨七巧板不同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图谱拼摆、自由拼摆和创意拼摆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差异非常显著;对比之下,创意拼摆的效果最好[38]。张宁设计并实施了三个主题的 STEM 教育活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STEM 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39]。
艺术教育领域中进行的促进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研究。在 1918 年,儿童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开展了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提出让孩子多即兴创作或演奏,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42]。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在音乐教育中都重视创造性的培养,柯达伊提出将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相结合进行音乐活动,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应该将歌唱、舞蹈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学习方式相结合[41] 。Chronpoulou 和 Riga 设计了一个将音乐与律动相结合的干预项目,实验研究表明,该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性[42]。Koutsoupidou, T.[43],Eudjen Činč[44]研究发现,即兴创作对创造性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董霞认为,要用多种音乐元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45]。陈灿[46]、赵爽[47]指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即兴创作、主动参与、借助动作和语言训练节奏等理念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陈琪欢研究发现,有关音色与音强、音长和音高的教学能够分别促进 5-6 岁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和精确性[48] 。Dziedziew[49],Majid Ghayour-Mobarhan [50]等人的研究证实涂鸦书项目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Sri Andiana 旨在探索幼儿在协作绘画中创造力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 协作绘画比个人绘画更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51]。王昆、郑竞翔认为,美术活动能使幼儿更容易地感性理解和抓住世界的本质,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52]。黄文洁实验得出抽象画欣赏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53]。YEH, Y.-C.[54],Toivanen, Tapio.[55],Tam, P.- C.[56]等人研究发现,戏剧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结合五领域等方面形成的课程中进行的促进幼儿创造性培养的研究。刘丽娅开展了学前阶段“学思维”活动课程设计的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的课程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57]。白红红在“学思维”系列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检验。数据表明,该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使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一定发展[58]。苏淑英在汤料配置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创造力课程,能有效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分数[59]。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研究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且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国内外研究者们从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这个角度进行了探索。福禄贝尔提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的方式,并且他的部分恩物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60]。Garaigordobil 和 Berrueco 旨在探讨游戏对幼儿创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型的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61]。Rizi, C. E.等人研究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组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62]。Russ, S. W. 提出,当幼儿参与假装游戏时, 他们会运用与创造性相关的认知和情感过程[63]。Whitebread, D.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假装游戏会带来更大的创造力[64]。Boyd, Taylor S.研究发现,在游戏过程中,自由玩耍的幼儿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65]。Zeynep Dere 提出教师要准备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材料,鼓励幼儿参加创造性的游戏[66]。林寒以 4 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 自由玩耍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流畅性的发展,不过男幼儿和女幼儿独创性的发展有典型的差异[67]。张丹开展实验得出,戏剧游戏对大班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8]。周天琪通过实验探讨不同结构的游戏材料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创造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了最适宜大中小班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不同结构的游戏材料[69]。
3.关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研究较少。1939 年,美国创造学家 A.F.Osborn 第一次提出了“头脑风暴法”,之后将该理论正式发表,充实了相关理论。1944 年,美国科学家 W.J.Gordon 提出了以类比为核心的“提喻法”,1960 年, Gordon 对以前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戈登法”。Tulumello 在幼儿的学习中运用了头脑风暴法、卡片分类等方法,对高水平学习组和有风险学习者组的幼儿进行研究,证明这些方法对幼儿创造性是有益的[70]。葛操、白学军的实验结果得出:头脑风暴法对创造力水平低的幼儿的提高有显著成效,单纯对创造力高的幼儿进行创新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71]。王瑞明、陈红敏、佟秀丽、莫雷的研究得出微观发生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科学创造力的发展[72]。庞超波、王洪礼提出结合幼儿主体的元认知水平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23]。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领域内的现状和教学实验。并且较少使用更加规范的思维训练方法、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同时,多数研究只在单一领域内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较少进行不同领域的整合研究。本研究从幼儿园内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出发,为以往研究做一些补充。
四、概念界定
(一) 幼儿
本研究中的幼儿是指 4-5 岁编入幼儿园中班的幼儿。
(二) 幼儿创造性
本研究借鉴岳慧兰对创造性的定义:幼儿创造性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与他自身相比有新颖性的举动或者有创意“成果”的一种能力[3]。本研究中的幼儿创造性除具有以上属性外,还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四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及精致性作为本研究的操作定义。
(三) 行动研究
本研究中的行动研究是指行动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为了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干预项目质量,设计并实施教育行动方案、改进方案、再次实施方案,评估行动方案效果的研究过程。
(四) 教育活动
本研究借鉴朱家雄对教育活动的定义:教育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了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运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但本研究中的教育活动更侧重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五)多领域教育活动
本研究中多领域教育活动是指设计的教育活动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语言领域活动、艺术领域活动、科学领域活动、健康领域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