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状况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I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润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1
(二)疫情与灾难下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对生命教育契机的把握1
(三)幼儿生命教育及其研究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2
二、研究目的及价值3
(一)研究目的3
(二)研究价值3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4
(一)概念界定4
(二)文献综述5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15
(一)生命哲学15
(二)关怀教育理论16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7
(一)研究内容17
(二)创新之处18
第一章研究设计19
一、抽样方法与样本信息19
(一)抽样方法19
(二)样本信息19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20
(一)研究方法20
(二)研究思路20
三、研究工具的设计21
(一)前期准备的工具21
(二)研究实施中的工具23
四、分析工具与方法25
五、研究的伦理与效度25
(一)研究的伦理25
(二)研究的效度26
第二章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分析27
一、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状况分析27
(一)对于生命体的判别标准多样27
(二)对生命来源、生命历程的认识不完全明确29
(三)对死亡特性的理解片面31
二、对生命体验的认知状况分析33
(一)重视生理生命的守护高于心理生命34
(二)尊重生命的认知体现出多个层次水平36
(三)关怀身边生命优于特殊群体38
(四)欣赏生命的原因在于对“美”的追寻41
三、对生命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43
(一)存在问题43
(二)成因分析46
第三章大班幼儿生命教育的策略49
一、尊重幼儿生命变化和创造的发展过程49
二、体现幼儿生命教育的重点50
(一)内涵指向全人教育、终身教育和关怀教育50
(二)目标涵盖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基础的生存能力51
三、关注幼儿对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52
四、拓展幼儿的生命经验,将生命教育融入一日生活52
(一)在五大领域中融合实施52
(二)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开展53
(三)利用班级区角加强生命互动54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生命教育契机54
(五)指导家庭进行生命教育55
结论57
参考文献58
摘要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不仅支持着我们外部生命体的物质生活,也滋养着我们心与心的精神世界。生命教育是关怀、尊重与爱的教育,幼儿处在个体生命的开端时期亦是生命的奠基期,同样需要在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中学会认识、接纳生命,尊重、关怀生命,感恩、欣赏生命。
本研究以幼儿生命教育为研究方向,以哈尔滨市大班幼儿为样本,采用测查法和访谈法对三所幼儿园中的 121 名大班幼儿进行生命认知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生命认知的水平和特点。基于幼儿视角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对生命体验折射下的生命观等内容的剖析,探讨当前大班幼儿生命认知中存在的误区及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中开展适宜的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启示与思考。
首先,研究者从生命的内涵即生命本质和生命的外延即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对大班幼儿的生命认知进行了测查和访谈。在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上,大班幼儿表现出对生命体的判别标准多样化、对生命来源和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认识不完全明确、对死亡的特性理解片面;在对生命体验的认知上,大班幼儿对生理生命的守护意识要高于心理生命、对身边生命的关怀意识优于特殊群体、在尊重生命的认识上体现出多个层次、欣赏生命的原因在于对“美”的追求。
然后,研究者在对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包括:对生命来源、对死亡的认知较为模糊;在面对挫折与消极情绪时缺乏应对策略和能力;对特殊生命的接纳程度不高,存在排斥现象;养育动物情境下对待生命的责任感缺失;以及对医生群体等职业背后所代表的生命价值的认识微弱。探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限制了其生命认知的深度,另一方面在于成人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仍显不足。
最后,本研究基于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的现有水平和存在问题,从尊重幼儿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幼儿生命教育的重点、关注幼儿对于生命内在特性的理解以及拓宽幼儿的生命经验四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力求使其吻合儿童生命的自然轨迹,以期对学前教育从业者提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大班幼儿;生命教育;生命认知;幼儿生命教育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润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也即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生命崭露,关注其内隐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1],这决定了教育的基点在于生命本真,“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2],教育因生命而在,若生命不再,教育也将无处寻觅。人是生命的存在,教育是通过教育者(人)来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即是基于生命、以生命为核心、为了生命发展的使命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长”、是“生活”、是“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同样也是生命之间彼此的唤醒。教育直面生命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通过生命之间的相互感化与创造,丰富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生命品质,散发人的生命价值。教育是心灵之引导,是生命之力量,本真的教育不仅仅协助生命体达成对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更要使其在具备自我生存能力的同时,不忘关注生命的内在秩序、理解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主动建构自我的生命。因此,润泽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 是教育的本真,也是教育的追求和最终止宿。
(二)疫情与灾难下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对生命教育契机的把握
人生而自由,却始终受制于世间的枷锁。“人类向来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 但事实上,他们比其他任何事物所受到的奴役都要多[3]”。这不仅体现在社会环境层面,同时也体现在自然环境层面,大自然面前,生命皆为平等,若我们遗失了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大自然便会同样以不尊重人类的生命为代价来教导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2020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是一场未经预料的灾难,有些人尚且来不及最后的告别,就匆忙离开了这百味的人间;许多人披荆斩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扛起了民族的脊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呼唤教育的“生命”属性,再次回归到生命教育。有人刻意隐瞒轨迹行踪致使医护人员感染, 是对自我生命的漠视和他人生命的侵害,是生命责任意识淡漠的体现;有人舍家为国,不为一己私利,甘心以生命全全奉献,是对他人生命的关怀珍视、对自我生命的升华、以及对国家生命的担当,是生命崇高价值的体现。教育即生活,疫情在沉痛中带给社会、家庭、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过去我们停留在对生命教育的呼吁里,而如今空前的灾难改变了我们以往的常态生活,透过疫情,我们看到生死消亡,看到卫生习惯,同时看到关怀呵护,看到责任担当,看到爱与希望。一方面生命教育立足于引人为善,表现在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接纳,对他人生命的善待关怀以及对自然生命的尊重敬畏;另一方面生命教育指向于涵养心灵, 表现出建构自然生命的无限活力、社会生命的供给交互以及精神生命的价值追求。
(三)幼儿生命教育及其研究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面临着根本性的、持续性的变迁与革新。一方面,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以知识技术为成绩的表面化的结果,而转为关注以引领时代发展的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根本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灵活的、主动的、探索的、适应的、创造的具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而不是拘泥的、被动的、消极的、依附他人的产物。教育应走在发展之前,现代社会对人的培养应关注个体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命价值,同时关注个体自我建构生命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生命教育就是在个体历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1]。另一方面,社会加速时代背景下,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日渐疏离,在浮躁焦虑的黑洞里,充斥着对生命的淡漠与困惑,人们在追逐中前进,也在追逐中迷失。而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不仅支持着我们外部生命体的物质生活,也滋养着我们心与心的精神世界。功利主义的教育能够让人在世间安身,唯有本真的教育才能解放人的心灵与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每一个个体无论在建构自我世界亦或是同他人世界、自然世界的交往中所必须完善的态度、信念与品质。“生命教育的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2],它使人不仅能够生存、生活, 更重要的是使人心中有善有爱有喜乐,成为“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从而成就丰满自我。
2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作为独立主题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被提出。可见,在多重关注和重视下,我国生命教育逐渐起步并日益发展。幼儿处在人生的开端时期亦是生命的奠基期,在自我建构中不断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指出,学前期是儿童自尊感、羞怯感、主动感、内疚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逐渐初步形成,大班幼儿能够从外部行为到内心品质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也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道德感与社会认知,对规则、合作充满兴趣与渴望,对生死的神秘感充满好奇和迷惑。生命教育是关怀、尊重与爱的教育,学前阶段幼儿同样需要在生命中学习认识、接纳生命,尊重、关怀生命,感恩、欣赏生命。
二、研究目的及价值
(一)研究目的
在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梳理与思考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大班幼儿为样本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其对生命的认知状况,将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提炼共性,探寻大班幼儿对生命认知的本质和规律,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旨在提升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为其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进而引导幼儿认识、守护生命;尊重、关怀生命;感恩、欣赏生命;初步体会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幼儿生命教育领域中对幼儿自身的生命认知状况调查类的文献较少,以期刊为主且较为零散。本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市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和系统性的分析,基于对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的一般水平和特点,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原因并结合实践提出教育策略,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同时引入关怀教育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从教育关怀视角审视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与开展。
2.实践价值
大班幼儿处在即将步入小学的转折点上,需要经验准备和精神准备适应新生活,此时对生命的内涵已初步理解,生命认知尚在发展,了解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认知状况有助于开展适宜的生命教育,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观,从而悦纳自我,关怀他人,乐观生存,善待生命。本研究通过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的一般水平,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为幼儿园和家庭提供灵感与启发,更加适宜、合理的进行生命教育,同时也推动幼儿生命教育在实践中的普及化和体系化。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生命教育
关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总体上来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生命教育视为一种价值追求: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学生对于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的认识, 关注其对于生命活动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人文精神和信仰追求, 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1]。第二类是着重体现生命教育的特性与目的的界定: 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2]。第三类从指明生命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的角度出发:王北生认为,生命教育应当遵循生命发展的特征和原则,采用优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生命意识、生命潜能、生命质量三个层面上达成整全、丰满的人格[3]。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尽管表述不同,但共性是将教育指向了生命多层次的深度发展。
2.幼儿生命教育
刘乃华[4]认为,幼儿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幼儿认识、肯定自己,尊重、爱待他人, 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共同存在的关系,协助幼儿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与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廖晓萍[5][6]认为,幼儿的生命教育在于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最初探索,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感恩万物,勇于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
刘铁芳、颜桂花[1]提出,幼儿生命教育一方面包括对生命知识和生命现象的认识,学习保护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包括更根本的生存性知识,即通过生命体验和价值关怀,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生命情感。
虽然学者们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总体上来说都是旨在使幼儿认识接纳自我,尊重关怀他人,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初步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本研究中,幼儿生命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所进行的以生命关怀、适应与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认识生命、守护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欣赏生命。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观,从而悦纳自我, 关怀他人,乐观生存,善待生命,感悟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独特与价值。
3.认知及幼儿认知
广义的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即“和情感、动机、意志等相对的理智或认识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2]。
幼儿的认知概括来说有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社会认知两方面,其中物理世界的认知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社会认知包含对自我的认知、他人的认知、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认知[4]。
4.幼儿生命认知
幼儿生命认知是指 3-6 岁儿童对生命整体的感知和理解,本研究中的幼儿生命认知既包含其对生命内涵即生命本质的认知亦包含其对生命外延即生命体验的认知。生命本质指什么是有生命的、生命必经哪些阶段,这一层面的认知是对生命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认识;生命体验是在经历生命进程的过程中依附于生命本质而产生的情绪感受,这一层面的认知是对生命历程中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倾向背后所体现的生命认知的真实反映,包括守护生命的认知、尊重生命的认知、关怀生命的认知和欣赏生命的认知。
(二)文献综述
笔者在 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生命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计量可视化分析得总体趋势分布图 1。可见生命教育自受学者们的关注以来发文量总体上不断递增,日益得到重视。但据其学科分布图 2 可见,学者们主要围绕“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等内容进行研究,学前领域属于“生命教育”中较为薄弱的部分,相关研究虽逐年上升但未受到普遍关注。
同时,在幼儿生命教育领域中,学者们主要围绕“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教师”等主题进行研究,其它方面略有涉及,但较为零散。因本研究是建立在对大班幼儿生命认知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策略,故笔者将从生命教育、幼儿生命教育、生命认知、幼儿生命认知这四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我国的“生命教育”最初在台湾地区开展,1997 年,台湾学校接连暴力、自杀事件,促使台湾当局开始推行“生命教育”。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于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出现,当时仅代表“安全教育”与“环境教育”,而后叶澜教授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将教育者的目光引向了“生命的层次”和“生命与教育”。90 年代末期,大陆学者开始真正关注生命教育,2004 年起,辽宁、上海等地区也陆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教学,2010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首次将“生命教育”作为独立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了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
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集中在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维度,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方法上。在生命教育内涵与维度的研究上,学者表述并未统一,有学者[1]将其理解为一种目的,有学者[2][3]将其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另有学者[4][5]侧重于构建生命教育的体系或内容。在对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方法的探讨上,学者们在建构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具体化、可操作的途径方法[6][7][8],并关注相应的教师素质和观念[9]。
(2)关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幼儿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均日益为人重视,2003 年,上海市安亭幼儿园承担了市级课题“幼儿生命意识启蒙教育”的研究,通过“生命长廊”等形式对 3-6 岁儿童开展生命教育。2010 年,上海市紫薇实验幼儿园承担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关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规划项目,2014 年颁布新办园章程,点明其为“上海市率先倡导”、以“生命教育”为课程特色的幼儿园。现今我国学者在理论上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关于幼儿生命教育内涵与维度的研究
学者们较关注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维度,虽然不同学者对其表述不同,但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观点:将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为一种目的或追求[10][11];将生命教育的维度表述为身心、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12]或自我与自然、他人、社会、生命的和谐相处[13]。
②关于幼儿生命教育实施内容、途径的研究
对于如何将生命教育更好的贯彻实施在幼儿园中,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部分学者通过生命绘本(童话书)主题教学的形式,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等深入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也有部分学者从理论上、实践上专门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等进行细致地梳理、归纳与总结;另有部分学者探寻实施幼儿生命教育的多样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