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深度整合构建人力资源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创新驱动战略对于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业课堂体系建设入手,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论文;专业教育;融合;课程体系;优质课程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5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一些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的突出问题。本文依据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提出专业课堂改革的目标和理念,设计了包括基础课、学科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个层次的专业课堂教学体系。
二、创业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的问题分析
1. 创业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不清
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创业能力、创新意识与专业素养的关系并不清晰,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缺少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素养的支撑力度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岗创新、在岗创业甚至离职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失。
2. 创新创业型专业课堂教学体系不完善和教师
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分支,尚未贯穿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和学生竞赛的实践形式,难以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且重实践而轻理论。创业者参与课堂教学很难保证其个人经验有效地转化为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创业知识;而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则因受专业限制而难以开展深层次的创业指导。
3. 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与实践教学相比,理论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对知识规律的解读,尤其是创新创业类课程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倡认知与行动相结合的“干中学”。目前,教师的理论课堂教学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为主,大多是知识点的识记和简单应用,随堂测验和书面考试的考核方式难以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并实现对新知识的拓展应用。
三、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
1. 深度融合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决定了在校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创业思维从事职业工作的行为习惯,使其具备在就业岗位上创新、在职业发展中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胜任企业创新人才的招聘、考核和培训等管理工作,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宽纵向的职业路径,能够在就业和创业间理性地进行选择和转换,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
2. 深度融合创业教育的专业课堂教学体系的设计
本文提出“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创业行动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行为体验相结合”的专业课堂教学体系设计理念,设计了包括创新创业类的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创新思维、创业行动和专业素养融合共生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图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体系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创业课程的数量依次递进,符合学生专业认知不断提升的规律。二是创业课程的内容逐步深入,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衔接。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是专业入门、创业基础知识普及和行业情境认识;学科核心课程是创业过程相关的核心知识嵌入到原有通识课程作为相关课程的知识延伸;专业拓展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 多学科交叉、多主体互动的创新创业优质课程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普遍开设符合区域产业需要的工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加强与计算机和电子等工科专业的合作,探讨不同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的有机融合。依据精益创业的理论,设计一门内容涵盖技术创意直至产品商业化全过程的课程,通过多学科交叉、多主体互动的方式保证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4. 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尝试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行动 + 学习+ 行动”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采取创业行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创新,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分析岗位工作汇报、创业项目路演、案例答辩、课程论文和创新竞赛等考核方式的可行性,改变纯粹考试方式过于强调标准化答案的倾向,落实课堂教学体系设计中“理论讲授 + 行动体验”的理念。
5. 专业教师创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对教学效果起直接作用。为调动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校可以从资金保障、政策引导和平台支持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学校应该分配专项资金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创业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和教师探索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其次,学校制定学分认定、课时补偿、在评级和晋升中加分等相关制度,鼓励师生围绕专业开展创业活动;最后,学校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教师深入企业创新创业的前沿,获取创新创业的课题,在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四、结论
建立深度融合创新创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有利于整合学科优势和行业基础,实现“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体系和优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适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和现有师资专业特长及科研重点,在此基础上设置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此外,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积累,因此,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顺利开展。
本篇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34(12):59-67.
[2]石海燕,柳军.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梳理—基于全国 54 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3):13-16.
[3]段丽华,刘艺.基于“专业 +”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3-27.